通讯员 余丹丹
平坦的水泥路户户直通、整洁的小院温馨别致、浓郁的乡土文化处处体现……,驻足于曙坪镇兴隆村四组,精心打造的农家小院,随圆就方的小小菜园,无一不体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带来的新变化。
“以前垃圾随手就往马路、院坝里一扔,现在我们这十几户修得跟花园一样,大家也不好意思乱扔了,保持干净、卫生的意识也增强了。”村民王永忠一边把垃圾扔进政府配发的垃圾桶里,一边说道。
而这一切,得益于曙坪镇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实施的“521”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整治,让昔日破落的小山村呈现出“房屋成景观、村庄变靓丽、生活更幸福”的乡村图景。
“改”出乡村原本色
“以前啊,我们这里到河对面没有桥,想过河就搭棒棒桥,卖个猪还要自己背到河对面,日子过的苦,哪里还有时间收拾”,谈到以前,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喻传友感慨地说。
兴隆村四组小地名叫小埫,知道这里的人都说“小埫,小埫,下雨涨水过不了,天晴走路一脚灰”,因为交通限制,这里家中条件稍好的都陆陆续续搬走了,这也让一些土坯房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今年初,曙坪镇为进一步推进全镇乡村振兴,结合打造旅游名镇的实际,从人居环境整治开始着手,率先在该村四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试点。镇、村和帮联部门也迅速成立了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工作。
为啥改?怎么改?改成啥?传统的观念和生活习惯让四组的老住户一时间无法接受。通过工作组耐心细致的解释,并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以改厨、改厕、改圈、改风貌、改陋习、建院、建园、提升联心路的“五改两建一联”改造方案很快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我记得很清楚,是4月27日早上开始动的工,一大早,几乎组上有劳力的都去帮忙卸材料去了,这是多大的好事啊!”村民喻传友回忆着说道。短短20天的时间里,就完成了11户农房的屋顶翻新、内外墙加固粉刷、地面硬化,9间水冲式厕所改造,170平方圈舍改造,3亩小菜园改造,87米联户路的提升。很快,以廖海清家“美丽幸福长寿小院”为代表的新农户、新村庄,便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原本冷清的“小埫”,通过实施环境整治,聚集了大量人气,让这里成为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落。
“改”出产业大发展
房子改好了,环境变美了,通行顺畅了,游客增多了,四组优渥的土地资源迅速成了“香饽饽”。
兴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抓住这一契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本县渝卉园农业开发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该组流转土地150余亩发展玄参药材种植。村民廖海清家里有十几亩土地,他除了保留了几块菜园子地,其余全部流转给了公司,然后自己喂了十几头猪,日常就在基地里面务工。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五百元一亩,土地一年租金6000多,喂十几头猪一年两、三万,在基地务工一年三、四千,上半年在基地打工就赚了2000多元,日子过得舒服的多。”
环境改善后,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也返乡开展创业。“以前一直在外面,返乡创业最大的原因还是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今年在这里流转了80亩土地,发展猕猴桃产业,也带动了周边30户60余人在产业园里务工,农户通过务工稳定增收2000元以上。”郭勇看着他的猕猴桃园,激动地说道。
环境的变化,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农民变成了基地、园区的“新农人”,实现了从单一的卖产品向“卖风景”“卖体验”等转变,通过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出了产业的大发展。
“改”出自治新气象
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整治,进村入户动员群众参与整治,示范引导群众把房屋扫干净、桌椅摆放整齐、水沟冲清洁,一件一件的小事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农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经济富足了的村民们也跳起了广场舞、唱起了老红歌,大家不在碎碎叨叨,却关心起了本月的“清洁家庭示范户”“环境卫生标兵户”花落谁家,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环境保护和卫生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良好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真正实现了村庄的美丽“塑形”,精神的纯洁“铸魂”。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截至目前,该村人居环境整治已惠及50户128人,群众自觉改变行为陋习,也推动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下一步,该村还会在道路清扫常态化、垃圾清理日常化、卫生保持长效化上下功夫,大力实施“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改”出乡村振兴“新”气象,托起百姓幸福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