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厂让那些不能或不愿外出务工的农户增收有门路
玩具厂就吸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254人实现了稳定就业
“我刚开始时在厂里干,后来说可以申请家庭工坊,我就申请了,现在在家里干,一个月可以挣到两千元。”7月5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陕西在行动”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安康市紫阳县毛坝镇观音村时,村民唐国群正组织着几个亲戚和邻居缝制毛绒玩具。
去年11月,紫阳县毛坝镇利用建设安置点形成的空闲场地从江苏省扬州市引进的迪鑫玩具工厂正式开工生产。唐国群率先报名参加了技能培训,很快成为了社区工厂的带班组长。因丈夫常年在外务工,两个上小学的儿子每人照顾,她便领头在自家开办毛绒玩具生产家庭工坊。
和唐国群一样,毛坝镇染沟村的杜孝彩也在家里办起了家庭工坊。杜孝彩的三个女儿都在上学,小女儿马上上初一,二女儿马上高三,大女儿刚参加高考并以595分远超一本分数线。但由于只有丈夫在广州电子厂务工,家里很困难。为了补贴家庭日常开支,杜孝彩就带着三个女儿一起,利用暑假在家承接了毛绒玩具手工活。
“目前玩具厂已在集镇三期安置社区建成一个4300平方米的毛绒玩具生产加工总厂,并辐射临近麻柳、高滩、瓦庙三镇,在周边各村安置点及人口密集区建设9个,总面积近9000平方米村级扶贫车间。”迪鑫玩具工厂负责人李家林告诉记者,短短8个月时间,玩具厂就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254人在总厂及村级车间稳定就业,其中贫困户109人。工厂还通过将半成品送到家门口、加工后再上门收货的方式,让一些无法离家的残疾人、80高龄的老人和暑期在家的学生等特殊人群在也有了增收有门路。
据了解,毛坝镇目前已设立了21个家庭工坊,迪鑫玩具工厂实现总产值超过2000万元,累计发放工资近500万元。玩具厂的建立还逐渐转变了一批村民生产生活观念,通过集中管理,使一大批村民逐步从自由散漫的农民,转型为有组织有纪律的产业工人,为紫阳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