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波 余飞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党员干部和医护人员外,还有无数默默守护在幕后的“平凡人”。在紫阳县人民医院,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主战场”不在预检分诊点、不在发热门诊、更不在隔离病区,而是在战“疫”的大后方,做着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事。
陈均:疫情不散,婚期延迟
25岁的陈均是紫阳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一名药师,同时也是一名驻村扶贫干部。自2018年被医院选派前往包联的高桥镇板厂村驻村开始,他就用自己的真情实意,认真呵护脚下的“一亩三分地”。
2020年春节,本应是陈均与女友周妍结婚的日子,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打破了他们的原定计划。“村里返乡人员比较多,疫情防控难度大,我得回去帮忙,我们的婚期再推推吧。”陈均通过电话告知远在四川的女友周妍。
“结婚的日子是之前选好的,家里老人比较在乎,但这次还是选择尊重我们自己的意愿,对我们来说只要能在一起,天天都是好日子。”周妍说。
没有了后顾之忧,陈均回村后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每天不仅要完成疫情防控工作,还要统筹抓好村里脱贫攻坚相关工作。“很多村民对疫情严重性认识不够,我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及时了解情况,都要重视起来,尤其是对外地返乡人员,尽量规劝他们不要去其他村民家中串门。”陈均说。
眼下,陈均与周妍的婚期还需要再等等。但俗话说“好饭不怕晚,好事不怕慢”,疫情结束之后,他们盼着如约相会,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邓莹:让一线“战友”吃上一口热饭
34岁的邓莹是紫阳县人民医院一名财务科收费员,自从疫情防控战役打响后,她的“主战场”便由收费室转移到了灶台。“一线医护人员基本都没时间回家吃饭,外卖也停了,每天就只能吃点医院配发的泡面和面包,我就想着给他们做点热饭送去。”邓莹说。
从2月2日起,考虑到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无处吃饭的邓莹,便自发组建了名为“加油站”的微信群,每天都会在群里询问谁需要订饭。起初有的医护人员还不太好意思,但听说邓莹做的饭菜不仅精致可口,而且想吃什么还能自己选择,时间一长,每天在群里报伙的医护人员也就多了起来,群人数也从原先的15人增加到了37人。
吃饭的人多了,食材供应就成了问题,年前自家准备的食材也很快见了底。这样一来,“厨师”邓莹又摇身一变成了“采买员”,每隔两天她都会起个大早,到菜市场买上二三十斤食材,艰难的提回家后,马不停蹄的开始洗菜、切菜、做饭,一忙活就到了中午,当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时,正值饭点。
“这次疫情这么严重,医护人员都在一线奋勇抗疫,我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但是能让他们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口热汤,我也就很开心了。”邓莹微笑着说。
宋正娟:与时间赛跑守好“弹药库”
31岁的宋正娟是紫阳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用耗材库管员,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她每天都需要对医院各种途径获取的防护物资进行清点、登记、入库、调配。
疫情发展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医院抗疫一线防护物资需求量大,作为防护物资保障部门,能够及时、合理调配物资成了关键。宋正娟为了让每个岗位都有物资可领,只能进行少量多发,无论多晚,只要一线需要,她都会随叫随到。为此,她还将两个年幼的孩子送到了自己父母身边照顾。
1月29日,正月初五,医院联系到一批防护物资,但因高速封路,对方无法直接送往医院。宋正娟得知后,便毫不犹疑申请前往柞水取货。当她到达目的地后,却没有见到货物,随后被告知要前往西安领取。
几经周折,宋正娟终于在第二天凌晨1点将防护物资顺利护送回了医院。此时,她并没有立即休息,而是将一箱箱物资搬进了耗材库房,搬完后,她的双腿已经微微发颤,本就瘦弱的身体,已经累到了极限,但为了保证一线医护人员能够第一时间领取物资,她还是坚持完成了物资的清点验收。
“我现在一听见哪有防护物资,就想马上去搬回来,能为一线医护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再苦再累也值得。”宋正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