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成军
今年44岁的武进谷,自任紫阳县高桥镇中心敬老院院长以来,他用至亲至爱的博大爱心,像对待父母一样把院民当亲人,勇做院民“主心骨”,甘当老人“好儿子”,不仅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竭力让他们在精神上也得到抚慰充实。他的慈善、勤劳和细心,让五保老人们情不自禁的把这里当成了“家”。
勇挑重担,扎根敬老院
武进谷原本是镇上的一名普通干部,2010年12月该镇兴办敬老院,他踊跃报名竞岗,凭着过去工作上的优秀表现和对民政工作的敬业精神,光荣地成为了镇中心敬老院的第一任院长。从此,他便与敬老院的老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只有三层空空如也的房屋和简单设施,面对70多位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没有退却。但却遭到了老婆和父母的反对:“你怎么这么傻,放着舒适安逸的工作不干,偏偏揽上这种伺候五保老人的繁琐活儿,这种苦差事别人躲还来不及,你还自己一门心思往里钻。”可是一想起那些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孤寡老人,已经下定的决心就不再改变。为了便于工作,更好地照顾老人,他把家搬到了敬老院。持反对态度的妻子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也成为了一名敬老院的工勤人员,和他一起为敬老院的老人服务。可令他也没想到是,这一干就是11年。在这11年的岁月中,他既是炊事员、服务员,又是护理员,全心全意的照顾每一位入院老人的生活,也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老人。
奉献爱心,甘当“好儿子”
建院初期,如同白手起家,缺这少那,加之老人们本来性格怪癖,且早习惯了单身生活,刚从各村组送来的70多位五保院民,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性格各异,生活习惯自由懒散,甚至有部分院民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说在一起,院民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
为此,他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但他没有气馁,反而面对现实更加坚强了起来。他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大家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助,创造和谐,共度寂寥的晚年才是。”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也会使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他的慈善、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院里的人际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善,他很快成了大家的“好儿子”,院民们精神上的主心骨。
倾注真情,胜似“一家人”
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且性格差异大。作为“家长”的武进谷,就得变着花样满足他们的要求,营造家的味道。
在生活上,他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坚持做到每日三餐不吃重茬饭,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半月拆洗一次被褥,让环境卫生更整洁;每季度组织老人们检查一次身体,对少数身体较弱的院民,请求卫生院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及时把握老人们的健康状况。每逢传统佳节,都会联系相关爱心部门或个人到敬老院慰问演出,不仅陶冶了她们的情操,还营造了和谐家庭的氛围,使他们感受到大家庭集体生活的惬意。
面对院民羡慕别人过生日的情况,他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他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寿星接受在场所有人的祝福,让他们感到大家在一起生活胜似“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