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志贵
紫阳县是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就业大县,每年转移劳动力8万人以上。近年来,该县把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作为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为民打出组合拳、解决维权“老大难”,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受到了百姓称赞。
强化劳动保障执法
该县以贯彻《劳动法》等为契机,重点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采取“五项措施”强化劳动保障执法,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
通过“劳动法规宣传年”活动,在县广播电台《法之声》栏目开办劳动保障维权系列讲座,营造广泛的舆论宣传氛围。充分利用春节农民工大量返乡的黄金时期,通过“春风行动”、12333咨询热线、“12.4”维权日等活动,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提高广大劳动者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发挥“微信息”网络资源,通过“紫阳人社”“劳动保障执法”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更加方便、快捷地向农民工提供劳动法律保障及援助服务。针对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保金缴费率低、拖欠农民工工资“两低一拖欠”问题较突出的重点行业和企业,采取职工花名册、劳动合同、规章制度、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缴费记录“五对照”办法,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定期不定期地对用工企业进行劳动专项检查、日常巡查及劳动保障维权综合执法大检查。
推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有段顺口溜在紫阳县一些建筑工地广为流传:“以前辛苦干一年,不见一分血汗钱。现在不怕老板跑,工资政府已存好。”
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该县率先在政府投资项目的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通过县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联席会制度,建立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积极参与县上重大建设的项目招标、资金拨付、企业用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设立紫阳县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
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落实到位,该县人社局按照中省市要求,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将建设单位纳入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主体等重大举措,从源头上消除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隐患,有效扼制了“拖老板”“赖经理”欠薪赖账现象的发生。该县累计征收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达到1亿余元,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已成为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护身符”、“拖老板”的“紧箍咒”、劳动保障维权的“杀手锏”。
建立农民工维权“四项机制”
该县充分发挥县劳动保障维权职能和乡镇社保所联系千家万户农民工了解权益保障情况的基础作用,充实劳动监察执法骨干力量,建立以县劳动监察执法大队为主体、乡镇劳动社保为骨干、村组(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劳动保障维权体系。
通过劳动保障维权县镇两级联合机制,建立人社、司法、公安、信访、工会等相关部门维权机制、农民工输出和输入两地对口部门合作机制以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理机制,把农民工维权相关政策向基层一线和村组农户进一步延伸,确保依法维权全覆盖。凡涉及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伤事故、农民工申诉等事件,县人社局立即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积极协调、化解双方矛盾纠纷,降低维权成本,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对因企业拖欠工资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县人社局第一时间赶到维权现场,及时发出预警,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妥善处理问题。
“2021年,紫阳县人社局协调处理各类劳动保障维权投诉案件35件,时效期内结案率100%,先后为753名农民工追回所欠工资待遇1003.59万元,公布重大欠薪行为2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2件,涉及47人35.7万元。农民朋友辛辛苦苦一年挣来的血汗钱,从 ‘赖经理’手中‘完璧归赵’,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紫阳县劳动监察大队队长曾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