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陈科江)今年以来,紫阳县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工作理念,全力推进“三单对接”和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十大工程”两个重点,紧盯人才培养、吸引、用好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全县人才工作服务大局的质量和水平。
抓统筹,“党管人才”更有方向。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讨论有关人才工作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县委组织部设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财政将人才发展经费纳入本级预算,今年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全部到位。此外,该县不断完善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印发相关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单位。
抓政策,“三单对接”更有成效。把人才需求“三张清单”落实。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毛绒玩具四大支柱产业,结合全县项目、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清单,制定人才对接方案;把“双招双引”与人才对接相结合。建立350余名紫阳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信息库,印制《双招双引联络通讯录》,在外地招商的同时,开展人才招引洽谈会,吸引各类人才返紫创业;把订单式人才培训做成品牌。依托职教培训中心、电商服务中心,按照“党政主导+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培训模式,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专业职业技能培训。
抓衔接,“人才振兴”更有活力。挖潜招录党政人才。摸清每年党政人才退休基数,评估近3年干部外流情况,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招聘力度;竞赛激活产业人才。开展乡村工匠职业技能竞赛,推进蒿坪镇蒿坪村、改革村和焕古镇大连村人才振兴试点工作,建成瓦庙镇新华茶叶专业合作社科技小院;园区培养乡土人才。实施产业人才发展计划,引导企业主体承担培训,目前已培育5个直播带货团队和20余名电商人才;创业回引返乡人才。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组织开展“双招双引”等活动,成功签约12个优秀返乡创业项目。
抓服务,“特色亮点”更有质量。教育卫生培训交流成常态。召开“组团式”帮扶工作联席座谈会,对选派来紫的人才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加强对教育卫生骨干的帮带培养;专家团队服务一线抓示范。今年,国家科技特派团21人、省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9人等开展驻点帮扶。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鸣雷专家团队入驻东木镇燎原村,成立省级科研实验基地,组建县级食用菌专家工作站。建立曾建明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焕古庄园、和平茶厂省级龙头企业;扶持青年人才创业有平台。加大农村青年创业扶持力度,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培训8场次,依托县青创协会为青年人才创业提供各项服务,先后培育孵化青创酒店等一批由青年人才引领的成长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