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从云:我们这里和毛坝关是一样的
村民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改变的。
52岁的村民王从云说,“我们这里原来又不富裕,又要肩挑背挑,是个特困村。”
在通村水泥路边,二层砖混结构小楼旁,王从云给我们讲故事。1992年成为共产党员的他,在已经没有在村上担任任何职务之后,带了两次比较大的头。
一次是2007年,他和其他村组干部、党员一样,带头修路。一般的坡地土方工程是人均分摊163方,悬崖峭壁等险重地段怎么办?村民集资干部党员承包。王从云在最险峻的大红崖干了106天,路修通了算账,每天落15元的工钱。
第二次是2008年带头把家从海拔1000多米往上搬到800米左右的公路边。“三月通路,我四月十六打地基”,那时候,路还是毛路,修房建屋的成本比后来水泥路时高。
看着一个地方天天在变化,特别是在自己参与、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好,王从云满是喜悦:现在到镇上也就是1个小时打来回,我们这里和毛坝关是一样的。
路通了,进出方便是一个。现在看,好处就更多了。
当时的修路骨干,不少现在带着村民在外承包工程。2组的候宗国,现在西安、咸阳一带,3组的邓忠平,现在天津搞建筑,每年收入都在十几二十万。侯再德介绍,全村现在在外包工头达10多人,带出本村200多人,每年劳务收入700万以上。
村里原来有茶园,没有茶厂,现在大小茶厂3家。原来茶园少有人去采摘,而仅今年,王从云小打小闹,卖了6千多元钱的鲜叶子。
村里有了运输户。汪文友等村民2004年为了把肥猪卖出去,请了80个青壮劳力才把猪抬下山,送到公路边。结果10头猪死了一半,卖猪得来的钱不够请劳力的工钱。沿着13公里水泥路,还有200多户村民的新家。这种情况不会再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