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中的机器人引起小朋友关注。 张梅摄
“九号宇宙”科普基地的“月球车”。 张梅摄
从古至今,我们对月球的探索从未停止。月亮的阴晴圆缺不仅演绎出佳句无数,也激发人们仰望星空,把对宇宙的探索,从天然的好奇心一步步走向理性的追问。古时,我们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的神话。今天,我们也通过“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把由来已久的飞天探月梦变成现实。这一期,我们请科学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乔荣川为我们聊聊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八月十五月儿圆”。
在我国,恰值三秋之半的中秋是与月最为亲密的佳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中秋节刚好在秋天3个月的中间,这与我们农耕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同时,它也代表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天文历法。”乔荣川介绍,中秋节属于中国现行农历中的一个节日。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事实上,农历是一种阴阳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12个月;闰年为13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由计算决定。”乔荣川说。
中秋佳节自然免不了要赏月。但是,月亮并不是只有十五圆。乔荣川介绍,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从地球上看月光的强弱,和月球与地球的运行距离、月球与太阳的运行距离以及地球反射面大小等因素有关。“由于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转动,当它运行到对地球来说正好跟太阳相反方向的时候,月、地、日最接近一条直线,因此也最圆、最亮。我们可以看到一轮圆月,这叫‘望’;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面正好背着地球,我们看不见它,这叫‘朔’。由‘望’到‘望’,或由‘朔’到‘朔’,平均起来需要29天12小时44分,这叫一个朔望月。‘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平均起来要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才是‘望’。”乔荣川介绍。
但是,由于月亮转速有快有慢,因此每次抵达“望”的时间不同,有时候是白天,有时候是晚上;有时候是农历十五,有时候是农历十六,甚至还会是农历十四日或者十七日。“什么时候到‘望’,什么时候自然月亮最圆。十六日是出现比较多的时候,因此常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乔荣川说。
“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天文历法凝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们老祖宗仰望星空发现的奥秘,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乔荣川介绍,国家授时中心在完成国家重大任务的同时,将发挥科普资源优势,开展天文、时间等科普活动,激发更多青少年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