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涛
新中国从一穷二白起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以来,取得了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长足发展。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长达40年的高速增长,在2012年前后已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拥有全球最齐全的产业门类,细化的产业分工形成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快速的供应链响应能力,标志着中国彻底打破了几千年传统农业型社会藩篱,成功转型为现代工业化国家,这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丽的发展转型。
有关统计数据显现,中国经济总量已从1978年只占世界的1.7%、美国的6.8%提升到2020年GDP首超100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经济比重升至17%、占美国GDP的73%。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经济比重预计超18%。
中国1978年人均GDP仅有381元,在2019年人均GDP首破1万美元,2021年突破1.25万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在2019年升至10410美元,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2000年,在世界银行公布人均GNI数据的207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排名仅为第141位;2019年,在公布数据的192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上升至第71位,较2000年提高70位。近十亿人口摆脱绝对贫困,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低人类发展水平”跃升到“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进步幅度之大在改革开放之初是不可想象的,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
但我国目前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尤其是制造业还停留在中低端,人民并不富裕。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绝对标准是,家庭年收入在1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群体定义为中等收入家庭。我国现有中等收入人口约4亿左右,还有6亿人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中国还有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2亿多中国家庭没有抽水马桶,国人获得大学本科以上教育的比例仅有4%,而美国却有25%。
最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年轻人就业都比较困难,这主要与我国的企业及产品结构在世界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的位置有关。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消失,而我国占相当比重的就业人口适应的还是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而不是亟需迈上中高端的产业结构——这正是所谓发达国家在千方百计围堵和防范我国的地方。据国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2021年人口净增长只有48万,自然增长率0.34‰,老年人口规模和比例持续上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亿,占全国人口比重14.2%,人口趋于零增长和人口老龄化比预期来得更快。
而由于全球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全世界贫困差距拉大,两极化分化日趋严重,因庞大的贫困人口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世界总需求萎缩。新冠疫情暴发和美国人为制造“芯片荒”以及围堵打压我国高科技企业,又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以及我国经济增速的总体下行,总会让国内外各种媒体、会议和人们议论纷纷,但这是世界现行体制下经济发展的规律,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由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形成已久,且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虽然国内外出台各种政策能解决眼前一些问题,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一直在强劲带动世界经济增长,但全球经济发展总体上趋缓的走势很难改变,甚至有发生世界经济系统性紊乱的风险——其实局部紊乱已经在2008年前后从华尔街开始传导并不断演变。当然,从长远来看,眼下的一些困难其实还不算最严重的。
许多研究成果显示:未来8至1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追赶期(持续较快上升期),我们叫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总量极有可能超越美国;2028至2035年之间,是全面超越期——很多领域开始领跑世界,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经济总量会较大幅度超越美国(我国“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预示,2035年中国经济总量、人均GDP预计与2020年比会翻番),人均GDP和人均GNI将突破两万美元,中等收入人口总量会翻一番,形成世界无二的最大单一市场。随着人口总量特别是就业人口的持续下降,我国的发展增速会持续减缓,这个时候一般企业特别是中低端制造类企业会非常难生存。这是必须面对的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只有“中国制造2025”“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双循环”“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宏伟战略举措实施成功,才能打破这一僵局。但在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后,人口若出现陡坡式甚至断崖式下降,整个经济乃至国家发展的活力会严重衰退。所以,现在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各类政策调整,扭转人口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颓势,提前应对我国21世纪下半叶将面临的各种比现在严峻得多的挑战。
而这些,对我们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需要提前做好应对。
一是对经济增速和收入增速会不及预期要有心理准备,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人们很容易会潜意识地用前几十年我国经济爆发式增长看待今后几十年的发展,以为经济一直会像前40年那样持续快速发展,家家财富的增长(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工资类收入和房产增值收入)会像过去几十年这样成倍增长。但实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因经济增长乏力近几十年来人均收入并无大的增长,这与我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因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绝大多数企业利润和人均收入增长减缓,这种趋势是大概率的,并正在形成。中央已经连续几年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首先带头,基层尤其要注意“六保”并特别强调保运转。今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要求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最高层传递出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各种压力,而是着眼于中长期。每个家庭和个人的支出也要非常理性,家庭大额支出特别是大额投资性支出安排一定要慎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要合理消费,不能因超前消费和收入不及预期而影响日常生活。
二是要把提升自身素质和提升工作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要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从长远看,我国经济发展告别了粗放式甚至是野蛮式增长阶段,以提出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标志,进入高质量平稳发展新时代,整个国家的发展也在“五位一体”同步推进,由于现在世界上最强的对手组成的庞大政治经济联盟已与我国在各个层面展开竞争甚至打压,这对我国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会大幅提高。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国家更尤为迫切。现在整个社会学习的风气还不浓,我们大多数人整天处于应付状态,终年几乎不读书,不充电,到现在还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顶多只是专业领域人员的事,这种错误认知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群体无意识是很可怕的。不吃学习的苦,就会吃工作和生活的苦。身处飞速发展的时代,即使是中老年人也得努力提升素养,年轻人刚刚走向社会,更得长期努力补各种素养、知识和能力短板,增强必须具备的各种素质。国家近二十年安排大学扩招,近几年又安排研究生大幅扩招,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从大幅提高我国高素质人才结构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考虑的,大量高层次、紧缺型人才成为我国新时代最大的刚需。“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素养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核心科技研发必须要有大的爆发,产业必须要迈上中高端,当然基础科研是需要长期的积累才有可能突破的。从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出发,我国对教育、科技尤其是基础科研还会做深度的政策调整。从我做起,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人生幸福的必须。
三是对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会超过承受力要有思想准备,要培养抗打击的能力。社会特别是家中长辈最容易忽视的是经济发展增速长期趋缓对年轻人择业及今后人生的长期影响。经济增速长期趋缓,意味着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和残酷,市场乃至整个社会容易出现长期的内卷化(所以必须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绝大多数企业利润会降低,各阶层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市场上讨生活会更加艰难。近年,国家对房地产业、教育培训业、娱乐业、平台企业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出重拳整治和规范,不仅是为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引导资本理性回归实业,更有打击造神暴富神话、倡导社会公平和推进共同富裕等多重考量。面对市场上此消彼长的各行业剧变,要有预判和前瞻意识,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要做适时地调整。这一点最难,但必须要勇于面对。年长者鼓励年轻人要敢于走出去闯一条新路,但我们往往忽略的是,年轻人生长、成长的环境与我们大不相同,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他们所承受的择业、交友等压力,远比我们当初工作时要大得多,而他们入职前所经受的磨炼却比我们要少得多。虽然时代赋予了当代年轻人可以自主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但对他们的素质要求和工作标准要高出我们那个时代很多很多。在这方面,无论是组织、家庭还是整个社会,对年轻一代所承受的各方面压力体悟很不够,对年轻一代能提供的各种必要帮助和包容还是太少,几乎没有为他们建立试错、容错、纠错的社会机制。帮助年轻人培养抗打击的各种能力,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相关组织和各个家庭的当务之急。
四是身处人口老龄化时代要积极主动加强与亲人的沟通与交流,要努力排解孤独感。我们的下一辈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求学和参加工作后也都天各一方,平时与亲人缺少走动来往和思想交流,他们要独自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各种压力和烦恼。长辈想帮他们,可是隔着时空,加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成长环境和不同的人生理念造成的似有似无的隔阂,很难让长辈和下一辈之间敞开心扉交流,彼此很难知道对方所需所求。上辈人尚好办,可是作为独生子女这代人要忍受难以言说的人生孤独。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亲情之间最大的问题之一。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们要多换位思考,特别是做父母长辈的和单位的年长者,要尽可能体谅、包容我们的年轻人,不要用我们的思想观念去禁锢约束他们,不要用我们的标准去评判他们,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和独立处事的空间,尽可能做到对他们做出的重大人生选择不要横加干涉。当然,话又说回来,也不是不管不问他们,因为这代年轻人基本上是一碗米养大的,经历的困难和磨炼比我们少很多,工作经验、为人处事和人生经验等会比较欠缺,我们所经历的苦难和教训,可以成为他们成长的营养,但要以适当的方法传授给他们,要让他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这就要我们两代人甚至三四代人多加强沟通和交流,彼此知道各自所需所愿,并能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五是未来的发展对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每日在强身健体上花点时间。新中国的建立是上一辈人打了几辈人的仗,流了几辈人的血和汗换来的;新中国的飞速发展,也是我们吃了比别国人多许多倍的苦和累换来的,很多人的身体也往往被透支累垮。去年在医院陪护生病住院的亲人,在报销费用时突然想到,在我们这辈人年老生病住院时,作为中国人口生育率最高峰时代的人群整体养老医疗问题,极有可能成为将来社会巨大的包袱,若身体健康出问题,会成为子女的沉重负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注重和加强身体锻炼,健康生活一生,是每个人最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