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刚,男,中共党员。1980年3月出生于安康市汉滨区江北办,现系汉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宣传干部。
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的他,从小就特别能吃苦,无论是帮父母干活还是上学,他都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令父母放心、邻居夸赞。2007年,17岁的他考入原安康市农校学习,毕业后先后在汉滨区晏坝乡、汉滨区新闻中心工作。十几年的基层历练,让他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磨砺了意志、有了良好的大局观和干事能力。
2017年6月,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后,他被委以重任,抽调至区脱贫办宣传组工作。他清醒地知道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从此以后,便开启了“5+2”、“白+黑”的战斗模式,始终保持着踏实勤奋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气馁、不懈怠。
他时常怀揣着这样一种信念:“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你若要想做,总会找到方法;你若用心做,总会有好结果”,这是伴随他在工作上的座右铭。两年多来,他坚持贴近基层、走近群众、用心发现、奋笔书写,用脚步丈量了汉滨区贫困村的山山卯卯,将汉滨区脱贫攻坚的工作亮点、经验以及广大干部群众不畏艰辛、攻坚克难的感人事迹传播推广,为汉滨区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最后的胜利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履职尽责 当好“战斗员”
刚抽调到指挥部的时候,宣传组既没有其他工作人员、也无办公场所和设备。因此,他面对的,只有一个字——“干”,以干克难。为此,他只能坚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发挥到最大化,每天除了繁琐的日常工作外,一到晚上,人少安静时,他都要挤出时间,思考一天的工作,围绕近期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撰写新闻稿件或典型案例,以数量多、质量高的稿件为中省市媒体提供线索和稿件。不断强化与省市各级媒体之间的沟通为汉滨脱贫攻坚积蓄力量。
脱贫攻坚的政治任务决定了这是一项任务重、压力大且没有经验可复制的工作,让他时常感到头疼是,时间总是不够用。汉滨区作为全市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区,有231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是省内唯一超过10万人的国家深度贫困县区,工作量大面广任务艰巨。2017、2018年连续两年,他与一线所有干部都一样,没有节假日。经常是白天下乡采访,晚上撰稿,周末常常是加班整理全区脱贫攻坚典型经验,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
“单位是就你的家、就是你的全部”,他妻子满眼泪痕的说道。2017年是他刚被抽调脱贫指挥部的第一年,从事宣传工作就他一人,也正是妻子怀孕时期,平常他几乎把关心妻子的时间,全部投入到了脱贫攻坚工作当中,白天不是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就是下乡拍素材、挖亮点,从未请过一天假。10月19日这一天,早上妻子打来电话,正在办公室忙碌的他,急匆匆向领导请了假,便迈着大步往回赶,妻子感觉肚子痛,他便赶忙把妻子送到医院进行产检,当天晚上孩子就出生了,看着妻子平安无事,他既感到幸运,又感到很自责。几个月以来,他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对妻子的照顾几乎太少了。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天,也是省市脱贫攻坚考核和省际交叉检查的关键时间,他安排好家里,就又回到了单位,整理工作经验,梳理工作亮点,汇编成册,经他整理总结的工作亮点在检查中加了分、得到各级高度认可肯定,他心头的重石才算落了地。杨凌“农高会”期间,出生不久的孩子得了黄胆,他抱去医院检查后,医院说必须要住院,当给孩子办完住院手续后,他接到新任务,要求到杨凌进行农高会参展布展工作,此次脱贫攻坚成果展示是陕西省第一年举办,他思索后便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杨凌,布置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成果会展,直到会议结束。2019年4月26日,父亲轻微脑梗,住院治疗,刚从西安培训结束的他,还没来的及到医院看望老父亲。又接到了新任务,组织全区支部书记开展政策业务培训,做会议方案、布置会场等工作又落到了他的肩上,他克服困难,舍小家顾大局,圆满完成了培训工作。一篇篇稿件、一次次实际行动、一次次“舍小家为大家”……他用实际行动,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使命与担当,诠释着一名脱贫干部的铮铮誓言,用信念和汗水展现了共产党员的风采。
用情用心当好“宣传员”
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乡间道路、田间地头、农户小院……哪里有亮点、有新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时常背着照相机、扛着摄像机出现在基层一线。遇到好的题材,他就如看见了宝贝,格外珍惜,深层次采访、多角度拍摄,常常忘记吃饭、忘了时间,只为捕捉到最真实感人的画面、传播出最有情感的好声音。2018年4月初,记忆犹新。为筹备全省脱贫攻坚深度贫困现场会,区脱贫办宣传组承担了制作全区脱贫攻坚宣传片和宣传展板的重任。作为宣传组组长,他更是责无旁贷、殚精竭虑,整整一个周回家休息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12个小时。为将宣传片和宣传展板样板及时设计、制作出来便于区脱贫攻坚指挥部研究讨论,确保宣传片和展板高质量、高水准全面反映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他没日没夜、争分夺秒的奔走在各贫困村、产业园区、建设现场和广告公司,既要设计展板、挑选照片,还要撰写脚本、指导拍摄与剪辑等,通过不懈努力,咬牙坚持,通过5天4夜的奋战,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实打实的“挑起了大梁”。7月20日,室外温度40度左右,他头顶火辣辣的烈日,肩扛10多斤摄像机,深入到沈坝、大河、中原、叶坪等镇,手持木棍在荆棘遍地的灌木丛中行走,手被打起了5个大小水泡,左脚裤子也被划破,爬山涉水,找角度、抓亮点、拍素材,采访宣传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就业扶贫等脱贫攻坚好做法、好经验,宣传一线扶贫干部的感人事迹。特别是去年冬天,也是最冷的一个冬季,早晨路面结冰,为了会议报道,他在上班途中,腿摔得鲜血直流,但他依旧忍着伤痛,坚持扛着机子,直到采访完才一瘸一拐地去看病。无论是烈日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他都能深入一线,用镜头聚焦脱贫攻坚可喜变化,用生动的文字和感人的镜头讲述着一个个鲜活而又鼓舞人心的好故事,记录着汉滨脱贫攻坚及改革开放的变迁跨越和新常态,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两年多来,他把镜头聚焦脱贫,他采访、拍摄的稿件、专题片通过电视新闻、纸质媒体等多种形式及时报道了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全面展现了汉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为齐心协力打好脱贫攻坚硬仗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2017年至今,他个人撰写脱贫攻坚通讯文稿累计200余篇,分别在人民网、中国扶贫网、陕西日报、安康日报等中省市各级媒体刊发,编印《典型事迹汇编》、《工作亮点和案例》、《新闻汇编》等材料20余期,共计40余万字,区级宣传信息1000余条,为汉滨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新的宣传动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聚焦聚力 当好“策划员”
为了确保脱贫攻坚宣传工作不掉队、不落后,他立足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工作实际,把握重点,精心策划,搭建宣传平台,健全机制。依托镇办、区直部门建立通讯员队伍,落实了专职信息联络员,健全了宣传网络,拓宽了扶贫信息来源,壮大了扶贫宣传队伍,确保扶贫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为做好信息报送,他不分日夜加班加点,撰写报纸新闻稿件,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实行信息报送制度,定期采集、撰写和上报各类信息稿件。并且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对年度宣传信息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每季度一通报,每月一评比,提升基层扶贫干部写作的积极性。加强与省市主流媒体合作,主动向媒体介绍成熟经验,向外推介和宣传。宣传新措施、新经验和新做法,积极展示汉滨新成就、新风貌。
一步很短一生很长,干好了事业却苦了自己。自参加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他的办公桌旁常放着方便面,这是他许多工作时间的午餐或者晚餐。当别人侃大山、逛大街的时候,而他还在反复修改当天的稿件;无数个深夜,别人早已进入甜蜜梦乡,而他还在为一则好新闻而冥思苦想。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他没有停止奔走在脱贫攻坚宣传工作的路上。为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他摔过跤、受过冻、挨过饿。
成绩的背后总是伴随着艰辛的付出,长期熬夜让三十多岁的他头上生出了很多白发,然而他无怨无悔。面对职责和使命,他始终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克服困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传递正能量的喉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志向、提振群众精神、增强脱贫信心和内生动力,努力使汉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7年,陈善刚被市脱贫攻坚指挥部评为“全市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同年,被安康日报社评为“百名优秀通讯员”称号。2018年度荣获中共安康市委宣传部、安康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举办的“脱贫攻坚好新闻奖”二等奖;2019年3月,被中共安康市汉滨区委、汉滨区人民政府评为“2018年度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4月,被安康日报社、安康新闻网评为2018年度“百名优秀通讯员”。2019年5月,被陕西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
面对诸多荣誉,他不骄不躁,在他看来,尽管汉滨区脱贫攻坚宣传工作非常艰辛,但是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能够尽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是荣幸也是骄傲。他将把这些历练作为一生的财富,在未来的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