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男,汉族,生于1981年4月,中共党员,现任安康市妇幼保健院总务科副科长。他不愧于自己的姓名,身材和人格都像白杨一般高大、劲直,心地如菩萨那样仁慈、博爱。多年来,他真心帮助困难群众,积极投身无偿献血、爱心捐助等志愿活动,用爱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先后荣获“安康市脱贫攻坚优秀工作队员”、“安康市脱贫攻坚交友帮扶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等荣誉。
一、舍己为人,扶贫路上办实事
2014年,国家启动精准扶贫战略,杨博主动申请到扶贫一线工作。当时他的小女儿刚满一个月,院领导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没有把杨博作为驻村扶贫队员的第一人选,但他自己执意坚持,把照顾孩子的重任交给了父母和妻子,义无反顾的进驻了单位包抓的岚皋县作龙镇塔元村,并在那里一住就是四年。到村之后,他马不停蹄走村串户,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帮助贫困户出点子、想办法,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逐户制定脱贫计划,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全村人老少都知道来了一个帅小伙子名叫杨博,而且村民们把他当成了大家共同的“亲戚”,谁家有了过不去的坎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博。
塔元十组村民黄再波,父母早逝,患有精神病,由于家中经济十分困难,从来没有得到过正规治疗, 40岁了还没成家,平时由他哥哥黄再志照料。 2015年腊月的一个清晨,黄再波精神病突然发作,乱跑乱闹,无法控制,病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他哥哥黄再志急得团团转。杨博得知后,立即联系自己医院的救护车,亲自护送黄再波到安康市精神病院,忙前跑后去挂号、陪同检查、垫付缴费,办完住院手续,又去找熟悉的医生打招呼,请求对黄再波给予照顾。住院期间,杨博两次到精神病院探望黄再波,详细了解病情,还送去了春节慰问的食品。大年初三,黄再波病情缓解准备出院,杨博再次垫付了医药费及生活费,共计2600多元。然后,又驾驶自己的私车把黄志波送回家里,语重心长地做健康教育指导,嘱咐他按时吃药、千万不要喝酒。不知什么原因,黄再波不仅没有身份证,而且户口登记信息与《合疗证》不符,无法报销医药费。杨博又多方联系,为黄再波补办身份证、办理新农合报销,并为黄再波成功申请低保补助。在杨博的精心帮助下,黄再波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再也没有犯过精神病,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正常的劳动力,哥哥黄再志一家也搬进了集中安置新屋,于2017年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在杨博的组织下,市妇幼保健院每年都要到塔元村去开展2次义诊,送医送药,给村民和周边的群众免费看病。在一次义诊时,经儿童保健专家初步诊断,9组村民黄治生的孙子患有先天性耳聋,快三岁了还不会说话,但家里人都认为是孩子说话迟是正常的,从来没有到医院看检查过。看上去挺可爱的一个男孩,如果不及时治疗,将来必定是一个聋哑人。杨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前往市残联了解免费人工耳蜗项目的申报程序后,得知负责鉴定的交大二附院专家号早早挂完后,想方设法联系到了西安交大二附院驻平利县洛河镇水坪村工作队的队长,说明情况,请求协助,在交大二附院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交大二附院同意加号,立即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护送孩子到西安交大二附院进行鉴定。经省上专家确诊,孩子患有严重的先天性耳道畸形,只能通过听力辅助设备进行交流,杨博又向单位领导汇报,资助辅助听力设备。目前,孩子已经通过听力辅助设备同父母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塔元村9组贫困户马金良,一家共有8口人,过去常年在外务工,东奔西跑却年年摆不脱贫困,一心想着返乡创业,但由于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未能如愿以偿。2016年初,杨博得知解马金良想法后,经过实地考察,他就想千方百计地帮扶马金良,协调办理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村级互助资金贷款1万元,成功申报产业奖补3000元,帮他建起了20亩果蔬大棚。针对马金良在管理经验上的不足,杨博多次带他前往安康市绿硒生物科技公司汉阴生产基地、电商配送管理中心等地现场观摩,学习蔬菜瓜果种植技术和销售经验。还邀请安康飞康果业、安康绿硒生物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和专家,前往马金良的大棚实地指导。2017年初,在杨博的鼓励和帮助下,马金良注册了绿火苗果蔬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的各种蔬菜、草莓、西瓜开始大量产出,初步形成了“产-供-销”链。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马金良在当地变成了有名的“蔬菜大王”,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17年底,塔元村实现了整存脱贫目标,单位轮换了驻村扶贫队员,杨博回到原单位工作。虽然他离开了塔元村,但是这里的村民始终把杨博当成自己人。塔元村的人到安康看病或者办事,定会提前给杨博打个电话,杨博也总是那样热情接待,忙前跑后帮他们预约专家、陪同挂号、检查治疗或者办理别事情。有的村民找不到路,杨博还经常开车到城西客运站去接,到了中午还必须招呼他们吃个便饭。塔元村党支部书记龚太亮风趣地开玩笑说:“杨博对人太实诚了,这简直就是我们塔元村驻安康办事处嘛”。
二、无私奉献,危难之处见真情
杨博虽然出生在安康城里,但家境并不算富裕,爸妈已经退休,妻子也是工薪阶层。尽管自己也不富裕,可是杨博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从来不含糊,无论是赈灾、扶贫还是助学,每次组织捐款捐物他总是第一个慷慨解囊,而且捐款金额比一般同志多。据统计,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杨博个人捐款30余次,累计捐款金额一万余元。
杨博长期坚持无偿献血,几乎每个季度他都按时走进献血车,熟练地挽起衣袖,看着自己的热血缓缓流进装有抗凝剂的血袋,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近三年来,他已参加无偿献血14次,共计献血4800毫升。他还经常对战友和同事们宣传:“献血不仅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而且对自己的身体还有好处,可以刺激骨髓新陈代谢,制造新的血细胞,让自己更加充满活力。你们看,我是不是还想当兵时一样精神?”
三、古道热肠,涓涓细流传爱心
在杨博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家人和他一样充满爱心。他爱人是安康城区的一所小学的教师,每当儿童到来之前,她总会带着自己的女儿和一部分学生,前往儿童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孤儿。到了那里,她必是让自己的女儿和学生与福利院的孩子们玩上好一阵子,让那里的孩子一起分享快乐,也给自己的女儿和学生接受现场教育。
杨博的大女儿,如今刚上二年级,但早已是一个“小施主”了。在上学的路上,她若是遇见了衣衫褴褛的乞讨者,每次都毫不犹豫的把5元早点钱放进路边装有几张毛币的碗里,自己却饿着肚子去上学。周末和假期也会参加义工活动,用她的话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杨博正是这样,他用点点滴滴的善举,让别人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让爱心和满满的正能量在身边悄无声息地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