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中国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以及冰雪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冬季运动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如何在未来几年补上这块短板呢?在日前落幕的2017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上,记者通过作为平行论坛之一的冬季运动人才发展论坛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跨界选材解决选手缺口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成亮开门见山地说:“从北京申冬奥成功的那一天起,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比如参赛的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官员和裁判员等。推动冰雪运动发展需要大量冬季项目的专业人才,目前这些人才还远远不够,面临巨大的缺口。”
刘成亮举例说,2015年初,全国注册的冬季项目运动员约有5000人,而夏季项目的一个基础大项,全国注册人数就达两三千人。
在冬季项目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冬季中心从今年3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跨界选材,选材规模堪称历史之最。“第一批跨界跨项选材工作覆盖27个省区市,1161名运动员参加选拔,来自20多个夏季项目,最终选出338人,涉及8个冬季项目。”刘成亮说。
竞赛组织需要五类人才
除了参赛选手,举办冬奥会还需要大量的竞赛组织者。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部长佟立新表示,竞赛组织需要五类人才:首先是国际专家,由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推荐;二是包括竞赛主任、体育展示、场地及器材管理人员等在内的竞赛核心团队;三是技术官员,包括国际技术官员和国内技术官员,前者由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选派,后者由国家协会培养和培训;四是冬季体育专业技术人才;最后是体育专业的志愿者。
佟立新告诉记者,在冬奥会方面,我国有三分之一的项目是新开展的,因此在专业竞赛组织、场地建设等方面经验不足,有必要以开放办赛的原则积极地聘请国际专家。据他透露,目前冬奥组委体育部在5个大项、13个分项上已经聘请或计划聘请了多位国际顶尖专家。
首都高校输送冬季人才
冬季人才缺口的解决之道,同样离不开高校的贡献。
据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池建介绍,为服务冬奥会,北体大去年成立了冰雪运动学院。此外,北体大还和冬季中心共建钢架雪车队、雪车队、单板滑雪队、自由式滑雪队。目前,钢架雪车国家集训队里有6名北体大学生,雪车国家集训队里有8名北体大学生。
在选材过程中,北体大注重从校内跨界选拔人才,“有些项目强调速度,我们就从学校练短跑的运动员中选拔了一些人,因为我在德国见到一些优秀的冬季项目运动员都是从练短跑转过来的。”池建说。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透露说,该校专门制定了冰雪运动方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涉及体教专业、新闻专业、休闲专业、康复专业、经济与管理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等,目前已开始招生。
钟秉枢说,首都体育学院与冬奥组委、冬季中心、京津冀地区的体育局、中国滑冰协会、冰壶协会、滑雪协会等建立了关系,建立教学联盟,共同培养人才。此外,首都体育学院还和众多滑雪场、滑冰场签约,实现校企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