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根
当前,紫阳正处在全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干部干事之困,消除干部创业之忧,最大限度激励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树牢“三重”导向,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用一个作风好的干部,就会带动一批干部转变作风;用一批作风好的干部,就会带动一个地方党风政风好转。为解决乡镇干部素质不强、工作乏力、能力弱化及机关优秀干部下基层渠道不畅的实际,我们积极探索,创新用人机制,牢固树立“三重”用人导向,激发广大干部自觉投身一线建功立业。一是坚持重一线。规定优先从镇干部中选拔镇党政领导干部,鼓励县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县直部门正职一般从具有镇党委书记任职经历的干部中选任;县直部门除业务性较强职位外,一般不直接从机关干部中提任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县直部门副职优先从镇现任科级领导干部中选任。通过树立重基层导向,形成了优秀干部向基层流动、在一线增长才干的良好局面。二是坚持重实绩。县委明确规定优先从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排名靠前的镇或部门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优先从参与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并做出优异成绩的干部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每年按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综合研判,确定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优秀等次的镇和部门,推荐2名正科、2名副科后备干部,主要领导个人考核直接进入优秀等次;良好等次的推荐1名正科、1名副科后备干部;一般等次的只推荐1名副科后备干部,主要领导个人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三是坚持重公论。群众公论是干部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县委规定优先从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结果靠前的干部中择优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每半年召开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大会对党政正职进行民主测评,每年度对党政领导干部在本单位进行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县民调中心定期开展对干部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结果直接向干部本人反馈,让干部明白自己在群众中的口碑和位次。选拔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时,开展民意调查,对群众满意度低于80%的,实行“一票否决”。
明确容错纠错界限,鼓励干部敢闯敢试。我们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和“容错纠错”五项基本原则,为大胆创新者松绑、为锐意改革者护航、为敢想敢干者撑腰,促使干部甩开膀子干、迈开步子闯。一是支持创新者。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和鼓励乡镇、部门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我们在全省率先公布县级“权力清单”,实行“全程代理”模式,行政审批改革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县法院积极探索实行主审法官负责制,大力推行法院审判、执行改革创新,被确定为全省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试点单位。二是宽容失误者。严格区分失职与失误、过错与过失、作为与乱为的界限,凡属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我们都严格甄别区分,准确研判,公正对待,对在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处置突发事件或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化解矛盾焦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因大胆履职、主动揽责、担当作为造成一定失误的,组织应该挺身而出,宽容鼓励“敢吃螃蟹却被扎了手”的干部。三是惩戒“任性者”。在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同时,我们加强日常监督、强化责任追究,坚决惩治借改革创新之名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假公济私以及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行为。
畅通能上能下渠道,勉励干部务实担当。贯彻落实干部能上能下办法,关键在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部动态管理机制,真正让干事者有舞台、不为者没市场。一是明确“下”的标准。省委《能上能下办法》,给那些应该“下”的干部画了像,指明了调整的方式及组织程序,解决了“让谁下”、“怎样下”问题。我们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对领导干部进行调整的具体情形,明确干部能下的制度规定,用实绩说话,用制度管人,让被调整的干部下得有依据,让其他干部受教育。二是执行“下”的规定。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执行是关键环节。我们出台《科级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被诫勉的干部,在诫勉期间不得提拔,一年内受到两次诫勉谈话,或两年内连续受到两次以上(含两次)诫勉谈话的,责令辞职或采取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措施。在干部选任考察环节,群众满意率低于80%的,实行一票否决。近年来,紫阳有5名拟提拔干部因群众满意度低于80%暂缓提拔。三是用好“下”的干部。为充分调动因年龄、身体等原因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的积极性,我们出台《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办法》,选派他们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建工作督导专员,切实解决基层党建力量薄弱的问题。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三项机制”,深入组织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关键环节,自觉把学习“三项机制”贯穿到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用制度管人、选人、激励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广大干部谋发展促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为全县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作者系紫阳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