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林业局 肖志东
安康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的核心地带,山大地薄、沟深坡陡、发展不足是安康的客观实际;山林富集、绿水青山是安康最大的生态优势。安康市各级林业部门立足这一基本市情,充分依托富集的山林资源优势,认真落实生态脱贫各项惠民政策,以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园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林业精准脱贫新模式,聚焦发展富硒茶叶、核桃、林下经济等林业富民产业,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有机融合,做大做优林业生态经济,为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积累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合作带动型、订单生产型、股份合作型、园区务工型等“园区+”的林业精准脱贫模式全面铺开,有力促进了林业效益显著提升和贫困户增收脱贫。
建园区,兴产业,资源变资产。市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晓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实践证明,按照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的思路,通过走园区化发展山林经济的路子,进一步整合了森林和土地资源,更好的放大了山林经济产业的集群效果和聚变效应,更好的将市场与农户紧密相连,让山中的死资源变为农民手中的活资产,让绿水青山变为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金山银山”,有力的促进了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林业部门实施生态脱贫一批的有效抓手”。目前,全市共启动建设林业产业示范园区294个,其中茶业园区104个、核桃园区77个、特色林果等其它类园区113个,成功创建市级园区120个、省级园区13个,培育产值2000万元以上园区45个,撬动社会工商资本累计投资达64.4亿元,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有效盘活移民搬迁后腾退土地30多万亩,辐射带动农户近3万户12.6万人从事林业产业建设,其中有贫困户5755户15783人将自有林地、闲置的土地流转给公司和合作社兴建茶叶、核桃、林下种养殖等林业产业示范园区,从中获取稳定收益,人均增收达到812元。如今,全市多数贫困村都形成了林间种植、林下养殖、林上采集等复合型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一大批贫困户依托林业特色产业率先实现了脱贫。
建园区,育龙头,农民变工人。市林业局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生态脱贫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园区包抓责任制,指导园区承建企业、合作社建立与林农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订单林业模式和园区工厂模式,组织涉林企业、合作社、林业园区业主与贫困林农签订《贫困户包联帮扶责任书》,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对省级园区必须带动贫困户120户、市级园区带动贫困户60户等作了具体要求。全市共培育发展涉林企业365家、林业专业合作社449个,注册富硒茶、富硒核桃、野生蜂蜜等系列安康富硒林产品商标品牌60多个,吸纳近3.65万名贫困林农加入农(林)业专业合作社,7474户贫困农户2.11万人在园区长期务工,人均增收1870元,一大批贫困农户成为了新生代的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旬阳县国桦林业产业园区业主周智国拿出该园区2017年劳务工资发放表,指着表格说:“这是今年在我园区务工的贫困户共有51户、54人,户均年增收达5000元”。同样,在汉滨区王莽核桃园区、白河县五峰茶叶园区、岚皋县金岚木业园区……,都能看到贫困户签字领钱的类似工资发放表。
建园区,培大户,农民变股民。通过实施“千村千园、千村千处山林经济扶贫示范点建设、退耕还林整村推进、重点村专业大户培育”等综合措施,全力推进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让贫困农户以流转、租赁、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管理,让贫困林农成为园区的股民,从而获取稳定的经济收入,已成为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宁陕县海棠园村村民廖柏成说:“县林业局和长生合作社在我们村上建的这个林业产业园区,我流转给园区10.5亩林地,光土地流转和入股分红收入5000多元,同时还在园区务工,今年靠园区我就增收了近8000元。等明年立体产业园规模和效益出来后,我们村就成了吸引游客的亮点村了,我们这片山也成了金山了 ”。据统计,全市共有1858户贫困户5148人通过产业扶贫信贷入股、土地入股、劳务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人均增收1362元。昔日的农民变成了园区的股民,“我从2015年起,就成了瀛天核桃园区的真正股民了,我将自有林地、耕地共45亩入股该园区,每年光保底分红就能拿到9450元”。家住汉滨区天柱山村一组村民王德爱乐呵呵的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