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恒口示范区(试验区)人大调研组
从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到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发展理念,党中央把生态环境保护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统筹推进,明确地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重要论断,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近年来,随着陕南移民搬迁、“飞地经济”工业园区、新型社区工厂和物流集散地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恒口示范区(试验区)作为安康月河川道的“白菜心”、传统的“鱼米之乡”,农业依然具备天然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自然基础,随着党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地,恒口农业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集中优势打造特色农业园区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恒口示范区(试验区)逐步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在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等方面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一、基本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恒口示范区区域总面积370.16平方千米,辖91个行政村(社区),现有农业总人口50542户15.13万人,耕地面积103593亩,其中水田38257亩,旱地65336亩,辖区每年可产生农作物秸秆约2.87万吨,而能源化利用率仅为50%左右。
从区内农业种植的主导品种分布来看,秸秆品种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豆类植物等为主秸秆产量大,但综合利用率低。目前,主要采取的处理方式——秸秆直接还田。而在秸秆利用方面,还可以作为农家肥料、饲料、工业原料、燃料和食用菌基料等多种用途,大有潜力可挖。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思想影响,区内农业产业化水平整体偏低,收储体系缺乏,高价值利用率低,农户秸秆离田积极性不高,受传统种植的影响,辖区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依然严重,每到夏收、秋收季节,不时还有焚烧秸秆现象发生,一些老百姓还和环保人员“捉起迷藏”——白天不烧晚上烧、农忙不烧闲时烧,一定程度上导致乡村空气污染,严重破坏了环境,居民反映强烈。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秸秆利用方式单一
千百年来,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往往只顾及眼前最现实的利益,很少有人能将秸秆利用上升到保护环境的高度,他们只会图省事、图实惠,按照刀耕火种的传统方式来处理秸秆,农作物收割之后,大都一把火将秸秆烧掉,觉得这样方便又能肥土。但正因为这样,大量农民集中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却造成了大气污染,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的新时代,这种方式无疑与生态文明建设格格不入,也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这就倒逼各级党委、政府,厂矿企业以及农民群众一起发力,想方设法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消除焚烧隐患。
(二)秸秆难以回收利用
目前,全区农作物(主要包括小麦、油菜和水稻等)种植面积较为广泛,大约8万余亩,粗略估计年产秸秆量大概在2.8667万吨左右。同时,秸秆作物的播种、收获期较短,夏季一般在7天左右, 秋季约10~15天。由于农作物秸秆种植面积大、数量多,收获期短,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遗弃在田间地头的大量秸秆进行全面收集和利用,实际难度很大。
(三)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会增加一定的生产成本,耗费额外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大部分农民主动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不高。近两年夏收期间,示范区人大利用各种专项检查、视察的机会,组织农业部门和人大代表到辖区粮食主产区实地走访摸底,陆续随机抽查30余户农户开展了秸秆处理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政府的秸秆禁烧和推进综合利用政策的态度上,有20%的被访者表示“积极响应,愿意参加”,54%的被访者表示“本身不愿意,是被动参与”,21%的被访者表示“看情况而定”,另有5%的被访者表示“不支持、不参加”。
(四)还田机具欠缺,技术执行不到位
在粮食主产区,小麦秸秆产生量相对较少,容易粉碎,还田后腐烂较快,加之下一季农作物多以种植水稻为主,所以夏季全量还田已经得到大部分农民的基本认可。而秋季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相对较多,还田还有一定的难度且则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原因是示范区内由于多为丘陵地形,加上受交通条件限制,暂时达不到大面积使用现代化农业大型农具耕作,仅仅局限于月河川道沿线区域。对于达到规模化经营、使用大型农机作业的田块,全量还田对下一季农作物生长基本没有影响; 而使用小型农机、还田技术不到位、还田时偷工减料的田块,则存在夏熟农作物容易发生冻害的风险。所以在全面推广和执行上存在客观难度。
(五)秸秆收集难度较大
目前,从调研情况看,约束秸秆收集利用行业发展的瓶颈在收集运输环节。 由于秸秆通常量大面广,具体收集的过程中,很多农户嫌太脏、太累、收益少,不愿意把秸秆从田间运到田头,都感觉耗费时间和体力。所以,多数人宁愿出去打散工,也不愿意把精力花在收集秸秆上。另外,由于加工利用秸秆的利润空间小,企业收益不大,所以收集利用秸秆的积极性也不高。
三、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些建议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业现代化、科技化是大势所趋,在秸秆利用过程中,尽管存在着诸多现实的困难,执行中可能还有很大的阻力,但是对接恒口示范区(试验区)未来的发展蓝图,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依然不会改变,所以,示范区(试验区)人大调研组认为,应该坚持问题导向、迎难而上,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眼界和魄力,逐步实施推进,让秸秆利用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而努力!人大调研组结合当前实际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坚持农业优先、多元利用。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时候,“三农”始终是发展的重中之重,秸秆来源于农业生产,综合利用必须坚持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在满足农业和畜牧业需求的基础上, 巧妙利用政府经济补贴等手段,统筹兼顾、合理引导和推动秸秆能源化、工业化等综合利用,不断拓展利用领域,提高利用效益。
(二)是坚持市场导向、政策扶持。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秸秆利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政府适当补贴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农民的思想禁锢,争取更多群众支持,让群众逐步实现被动参与到主动实施。
(三)是坚持科技推动、强化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整合现有资源,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最大程度提高利用效益、减少生产成本,让群众看到科技带来的长远效益,同时,政府要在构建服务支撑体系上找路子,通过强化免费培训指导,推动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普及。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辖区各种植、养殖业特点和秸秆资源的数量、品种,结合秸秆利用现状,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先行试点,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扶持一批重点企业,通过示范效应带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推行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天然有机肥源,是高产田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按照现行利用情况估算,秸秆还田后平均每亩增产幅度在10%以上, 继续推广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鼓励农民使用机械粉碎秸秆还田等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
(2)推行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经过物理法和化学法处理的秸秆,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大大改善。据测算,4吨秸秆的营养价值相当于1吨粮食,可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在秸秆资源丰富的牛羊等家禽家畜养殖优势区,应该鼓励养殖场(户)或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制作秸秆饲料,为家禽家畜提供“食粮”。
(3)推行秸秆原料化利用。秸秆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 生物降解性好,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可以部分代替砖、木等材料。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秸秆板”当作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此外,经过技术方法处理加工秸秆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生产糠醛、饴糖、酒和木糖醇等等。应不断提高秸秆工业化利用水平,在科学利用秸秆制桨造纸,积极发展秸秆生产板材和制作工艺品等方面下功夫!
(4)推行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用作食用菌基料是一项与食品有关的技术。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利用秸秆作为生产基质,大大增加了生产食用菌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恒口辖区历来是全市食用菌种植大区,其中大同区域还有全市文明的香菇村,食用菌产量一度达到100万袋。所以做好秸秆栽培食用菌大有潜力可挖,这也对促进农业生态平衡,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5)推行秸秆燃料化利用。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还可以用作植物染料使用。据估算,2吨秸秆能源化利用热值可替代1吨标准煤,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可有效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将实现生态文明要求,秸秆利用也是必须面对的课题。建议以村(社区)为单元,启动实施以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及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等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秸秆清洁能源入农户工程,探索有效的项目商业运行模式。在目前已开展纤维原料生产乙醇的基础上,推进秸秆纤维乙醇产业化,支持实力雄厚、具备研发生产基础的企业,开展试点示范。
(6)推行秸秆循环化利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念,不断采取新科技、新技术、新思维去开辟和建立秸秆多元化利用途径,重点推广“秸秆-家畜养殖-沼气-农户生活用能”“沼渣-高效肥料-种植”等循环利用模式,鼓励辖区粮食主产区建设秸秆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充分利用好秸秆资源。
总之,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对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民增收、提升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采取面向一线、贴近农民、生动活泼的形式,普及相关知识和技术,宣传有关政策、典型经验和做法,用技术指导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用效益吸引群众,逐步提高全社会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识和自觉性。政府农业、环保、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促进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