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鄢海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宏阔的历史视角和深厚的历史智慧,全面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十个坚持”宝贵历史经验,其中第二个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谋幸福,这是一代代党员干部心中的“国之大者”,也是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
胸怀“国之大者”,写好人民至上答卷,要永葆为民情怀,真心真情、用心用情为民服务。对群众感情有多深,工作动力就有多大、创新能力就有多强、工作成效就有多明显。永葆为民情怀,不应是一时一事的浅尝辄止,也不应是装腔作势的虚情假意,而应是关心百姓疾苦、心系人民冷暖的本性的真诚和自然流露,是时时处处的发自肺腑的真感情。焦裕禄、孔繁森等优秀领导干部之所以能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就是因为他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谊激发了他们献身党和人民事业的永恒动力。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人民期待,找差距、抓落实,像先进模范人物一样,亮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担当范儿,时刻保持敬民、忧民、爱民的赤子之心,不断增进与人民的感情,自觉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
胸怀“国之大者”写好人民至上答卷,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办。坚持人民至上不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而是要体现在把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培植于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中。多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就能多赢得一份信任;多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就能多赢得一份民心,就越能加深与群众的感情。要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急难愁盼”的问题着眼,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感去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切实解决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让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年比一年强。
胸怀“国之大者”写好人民至上答卷,要尊重群众的评判权,使我们的工作始终体现群众意愿。“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实践证明,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坚持人民至上,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时时注重听取民声、吸纳民意、温暖民心,把群众的心声作为工作部署的“风向标”、群众的意愿作为决策制定的“指南针”,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都符合群众意愿、得到群众认可。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使工作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以实际行动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作为党员干部,要从内心深处坚守人民至上的宗旨信念,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