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华
今年,市防汛抗旱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后,水情旱情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防洪抗旱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防御洪水应急抢险技术支撑成为主要工作任务,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不断完善对策和措施。
安康地处南北气候交融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复杂的水系河性特征决定了安康市极易诱发洪旱灾害,是陕西省乃至全国洪旱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全市现建成江河堤防600.31公里、水库150 座;建成中型灌区7处,堰塘坝1059312处,抽水站611处,机电井3693眼;初步建成了全市雨水情监测站网,其中在汉江干支流建有国家基本水文站13个、自动水文站8个、自动水位站17个;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建有自动雨量站133处、自动水位站123处,简易雨量站9522处、简易水位站1886处、视频监控站31处,整合了气象等部门自动站700余处,71座小型水库大坝安装了监测设施。
建立了上下联通的视频会议系统、较为完备的信息采集查询、防洪调度、指挥决策系统、水雨情信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重点水库、河道监测等信息化业务系统和“市级领导联县区、县区领导包镇办、镇办领导包村组、村组干部包重点户”包抓机制、“情况掌握到户、信息预警到户、责任落实到户”落实机制,“值班抽查+工作组指导+暗访督查”三位一体督查机制及“覆盖流域、视频到镇、监测到村、音频到院、预警到户、群测群防、迅速避险”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成立有市、县(市、区)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站。
安康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也面临一些问题,如防御体系不完善。一是工程体系不完善。一些堤防常年缺乏维护,失修、水毁严重,县城以及集镇段未形成封闭的防洪闭合圈,治理河长占总河长比例偏低,仍有水库未做消险加固, 山洪沟治理程度不高,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部分地方工程性缺水严重,中型灌区渠系淤塞,渗漏、老化失修严重,灌溉保证率低。二是预案预警预报体系不完善。部分预案缺乏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汉江及重要支流水文监测站布设不全,一些监测设施设备老化失修,数据上传不稳定;小型水库、堤防、水闸、农村供水工程等安全运行预警监测和河湖库管理监控设施不足,感知自动化程度低,山洪预报预警覆盖面不充分,部分设施老化。三是防范防控体系不健全。一些堤防防护标准不达标,遇超标洪水或标准内洪水,仍有发生漫顶和溃决的可能;病险水库失事风险较大,水旱灾风险图尤其是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图编制滞后。
防御体制机制待理顺。一是职能界限待明确。水利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能都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安排工作存在一定重复性,职能界限有待进一步明确。二是职责待细化厘清。应急、水利部门在防汛抗旱上许多职责需进一步细化和厘清,预案修订、物资采购、防汛抢险队伍建设等工作职责仍未有明确规定,造成衔接空挡。三是衔接机制待建立。水利、应急两部门应对突发事件联动机制不具体,协作意识不强、工作联系不够紧密。
同时,存在防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防御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如群众对突发洪水思想准备不充分,洪水危害认识不足,麻痹大意心存侥幸。汉江水位高涨期间,仍然存在群众钓鱼、洗衣、戏水等涉水活动。一些中小河流出现违章种植、临河建筑占用部分原有行洪滩地,挤占河道等管理不规范现象,加之有的河道、小型水库淤积严重,降低河道、水库的行蓄洪能力;动态调蓄及联合调度能力和抗旱水源统一管理、调度能力较弱,应对抗旱防洪能力不足。技术支撑能力待提高,距离实现智慧水旱灾害防御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如何进一步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谨提出以下建议:
健全防御体系。一要健全工程体系。持续加大对汉江综合整治、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实施中小河流堤防达标建设,形成封闭堤防保护圈,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威胁区山洪沟治理,启用概率大、分洪滞洪作用明显的蓄滞洪区建设,储备推进一批水库水源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一批引调提水、水系连通工程,实施农村供水、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二要健全预案预警预报体系。加强对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防洪薄弱环节及风险点应急预案、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预案,水工程联合调度运用计划、洪水调度防御方案预案的修订、审核、备案、教育、培训、演练的监管,确保预案科学性、规范性、可实用性;优化水文监测站布局和功能,实施水文监测要素自动化升级改造,推进小型水库信息化提档升级,改造完善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站、预警设施设备、县级监测预警平台,整合相关系统和数据,打造水旱灾害防御智能感知网络,纳入各险工险段、重要节点的视频监控和实测数据等信息,不断提高水旱灾害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三要健全风险防范管控体系。强化巡堤查险,确保堤防不决口,强化大中型水库汛限水位监管,对有病险隐患的水库和正在实施除险加固的水库严加监控,落实小型病险水库空库度汛或限制运用措施,加快编制最新的水灾旱灾风险图,确保水旱灾害风险及时预警、精准识别、高效处置、主动防范。
理顺体制机制。一要明确职能界限。由市政府出台防汛抗旱职责分工详细性指导文件,进一步厘清职能界限,水利和应急两部门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面前要做到分工不分家、同频共振,建立完善协同配合、双岗保障的防汛抗旱工作格局。二要细化职能分工。对水利部门和应急部门职责中存在交叉或工作衔接上的内容逐项逐条进行责任分工,特别是水工程调度和山洪灾害防治。要进一步明确双方责任、工作界限和工作流程,确保防洪度汛安全。三要完善衔接机制。建立水利、应急部门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监测预警协同、联合值班值守、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同时,水利部门要积极适应防汛体制机制改革后的新职能,进一步健全水旱灾害会商研判、监测预警平台运行管理维护、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预警信息发布、水工程调度、工作组派遣、专家咨询和值班管理,信息报送、风险管控、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确保进一步做好减灾减损工作。
强化队伍建设。一要加强专职队伍建设。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配强市、县(市、区)市防中心、站领导班子,通过将抽调人员回归工作岗位、选调和招考方式配齐配足与工作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尤其要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二要加强群防队伍建设。以乡村振兴鼓励群众返乡创业为契机,建立以青壮年为主、吸收更多有防汛抗旱经验人员参加,组成更为合理的巡堤查险、山洪灾害预警、防洪抢险、抗旱服务队伍。三要加强队伍全面培训。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开展政府分管、水利部门负责同志、从事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业务人员,尤其是对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三个责任人”、基层水管单位相关责任人的全面培训,确保其知责、履责、尽责。
提高防御能力。一要提高群测群防能力。加大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增强群众水患意识,经常性开展防洪调度应急处置和水库联合调度及山洪灾害转移避险演练,切实提高群众自救互救和转移避险自救能力。二要提高抗旱防洪保安能力。采取加高、培厚或新建挡浪墙等措施全面完成汉江和中小河流堤防进行提标,持续开展河道清”四乱”治理和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整治,加强农村河道清淤疏浚,确保行洪畅通,实施“病险水库”清零行动,明确山洪灾害防御区域划定,充分发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作用,机动灵活组织人员避险转移,依法科学精细实施水工程防洪调度,强化水工程的联合调度,加强抗旱水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提高水工程防洪抗旱调度水平。三要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完善专家库力量,组建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水旱灾害防御抢险队和抗旱服务队。增加通信网络、视频会商、视频监控、水旱情监测预警预报系统、水库自动测报系统等预警平台和设备运维管理财政专项经费,确保防治非工程措施设备的正常运行。推进洪水风险防控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打造智慧水旱灾害防御网络信息平台,对库、闸等防洪工程运行管护、风险隐患管理、洪水及水资源调度,提供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汛旱情识别、管控和处置决策支撑。
(作者系市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