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久刚
出白河城南,沿狮子山滨河大道前行,一路上二级路,行至构朳镇凉水村黄石板,拐进北沟,一面陡峭的崖壁映入眼帘,崖壁上依稀可见多处石窟,当地人称之为“躲反洞”。“躲反洞”就是当地村民为了躲避土匪而依据山险凿修的山洞。
这是据构朳镇厚子河口石窟之外,又发现的另一起大型石窟,石窟地理位置极为险要,相当隐密,一抹碧落的树林,晨起烟雾笼罩着周围,外人如不仔细观之,无法辨认在山腰具体位置。根本不知道从那个方向上山,时隔多年,几位胆大的村民竟想看个究竟,这条无人走过的山路,丛草杂生,蛇虫出没的地方,农人手持弯刀,一路上刀砍前行,依稀辨认寥寥无几羊肠小道,走着走着,有时迷失方向,重新又开辟小径……
这石窟剑削刀劈,山高陡峭,极是攀岩爱好者理想之地,爬行大约二百多米便到了一个洞穴,这洞穴别有洞天,如果遇上下雨天,能放个二十号人没问题的。
相传明清时期,这里匪患无穷,经常有袭扰良民,为了躲避土匪欺男霸女,烧杀抢掠,平时居住山下,如遇上不测风云,便藏觅于石窟。
这石窟大约一百五十个平方米的地方,大洞穴可容纳近二百人,小洞穴能容纳二三十人,维持这些人的正常生活,石窟依山壁挂,洞洞相连,天然形成的,石窟既有人工凿砌而成,选于陡峭的山坡,以块石垒砌而成。而洞穴内修有屋舍凿有石缸存储粮食和水,以便固守。想想古人的聪明才智,在这悬崖边建成的石窟,还真是了不起呀!
这石窟分为一号洞穴和二号洞穴:一号洞穴,原来有二层楼,二号洞穴,原来有三层楼,洞窟内均用铁钎凿制而成的、地势开阔。洞穴采光良好、通风口均有、冬暖夏凉,洞穴设置有水井、伙房、磨坊、地窖、柴房等等,洞穴石头墙壁都是用石灰、糯米汁抹成石壁,固若金汤。
在石窟下方有一段古城墙,这城墙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孩子高的门,如果把此门守住,可谓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
如今,站在高高的石窟之上,你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不必在追寻那些历史遗迹,不必在领略那些神秘石窟背后的故事。北沟石窟与庙山寨遥遥相对,这也许上天的特意安排,让我们悄悄地感受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在政府的感召和当地村民的努力下,这里兴修了上山水泥路,古老的石窟,正在接受新时代的历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