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勤印
常言道:“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爱好,没有老师可以找老师,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没有时间会挤出时间,只要爱好便会千方百计。几十年来为了书法这个爱好,个中甘苦自知。虽然没有多大成绩,但也算是幸运者。
我学书当初和其他爱好者一样,这里捡那里抄,真草隶篆都在学,都没学好。后多方求教,承蒙老师指点,结合自身所好,开始有方向,有选择,有重点地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碑帖,每个人都不可能全拿来临习,所以选帖至关重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明清大家黄道周、张瑞图等传世书法作品激起我极大的兴趣,他们的书法注重情感地抒发和个性的表现,有气势,富有时代感,合我胃口。所以,对此下了不少功夫。黄道周的书法峭厉方劲而流动自然,体现明人书法尚态的特点。张瑞图行笔有折无转,结体奇崛,气骨独标,无一丝雕饰之习,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任何事物偏重一面都会带来另一面的副作用,由于学习时间较长,使我在用笔上方劲有余而圆润不足。
追本溯源,取法乎上是学书的根本。王铎曾云,书不宗晋必入野道,晋二王书系是我最爱。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潜心二王,其书系的古典范式的正宗性和博大深沉性与民间碑版的朴实率真、富于个性风格相比更具共性,因此成了我学习行草书的“根据地”。二王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无法逾越的,我觉得写行草不理解二王是不懂行草的。对《圣教》、《二王尺牍》尤其钟情,用功最多。《二谢》、《得示》、《初月》、《雨后》等帖的轻重、疏密、虚实块面、字群组合等处理,为我书法创作提供了颇多有益的借鉴。王书的共同特点:运笔顺势疾行,笔势纵横,体势潇洒。纵快飞移的笔势勾连于字与字之间,有时一笔连写两三个字,突破了以单字为造型单位的旧法,使一些笔画的姿态及其单字的组合方式发生变化,形成了以势赋形的“字群结构”,这样的书写样式是王书的一大特点。笔画的方圆变易,结构的擒纵离合,均为随心应手,既遒美多姿,又易于辨识摹写。南朝人评王羲之书法是拿他和钟繇、张之相比,评断:“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书品》)工夫是技法的控制力,下笔便能尽开得势,天然是本性的品格,形迹之外见风采,王书兼而得之。孙过庭《书谱》评王羲之书法,“不激不厉,志气和平而风规自远”。这种境地,我梦寐以求,奈何资质愚钝,才疏学浅,对这简远玄淡,悠然意遥的艺术境界,这种“书卷气”虽无法达到但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