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忠伟
读书的时间,都是零敲碎打挤出来的。孙卫卫的《书香,少年时》读完了,想写一篇文章,今早刚开了个头。最近的读书写字都很慢。
叶小沫的《向爷爷爸爸学做编辑》,共三部分,看完了前两部分,分别是“向爷爷学做编辑”、“向爸爸学做编辑”。后一部分“我热爱的编辑工作”,看了一篇,是《中国少年报》出版30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这本书读不下去了,就换别的书,胡竹峰的《旧味》、冯传友的《吃情岁月》、王祥夫的《衣食亦有禅》,这是三本很精致的书,有关饮食,能搅动起人的阅读欲望了,也能刺激人的食欲,看看书,忆苦思甜想想过去,也是一件不错的“余事”“雅事”,是该看看他们了,让我在书香氤氲中体验了舌尖上的美味。
这两天先撇开胡竹峰,看起了冯传友和王祥夫。王祥夫只看了几篇,一篇是《大筋》,所谓“大筋”,就是牛鞭、马鞭、驴鞭、狗鞭之类的东西,写得诙谐有趣。一篇是《朱先生》,写早年教他作画的启蒙老师,朱先生有个特点,兜里总是装个苹果、柿子之类的东西,这东西,并不是预备着吃的,而是作画的间隙,时不时地拿出来看一看,有意思,这叫做“观察”吧。冯传友的书,设计精美,尤其配以精彩的插图,读之,更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第一部分“吃情岁月”差不多看完了,这些回忆儿时吃情的文字,细腻、生动、传神,特别是对食材制作过程的描写,真叫人看着都解馋。
“彭大胡子”彭国梁《书虫日记三集》读过一半了,风雨交加的2008年我读完了。早先读过他的《书虫日记》,很过瘾,彭大胡子是一条幸福的书虫,他淘书、读书、写书、编书、卖书,更重要的是,他也藏书,四层楼的“近楼”就是他的藏书之所,也是他日常工作、生活、会友的地方,他的那些藏书,常常惹得人们前去“观书”。
钟叔河先生读了他的《书虫日记》,大发感慨,彭大胡子应酬那么多,每年还能写出那么多的书、编出那么多的书,而且一本比一本好看。我辈皆凡人,庸庸碌碌活着,生活当然没有彭大胡子那么充实。难怪一哲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比人与猿之间还要大啊。这样的《书虫日记》已出到了第四集,第二集当当网上没有,第四集还没来得及买回来。
旧书网淘两本书,《贾平凹散文大系·第二卷》,至此,这套书终于凑齐了。前两卷为简装,第二卷却是精装本,这套书是漓江出版社1993年6月出的。还有一本贾平凹《如语堂》,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一版,印数10060册,是“中国西部散文丛书”之一,可惜没包装好,进水了,损坏严重,不能阅读了。本丛书其余几本是周涛《红嘴鸭》,刘成章《羊想云彩》,杨闻宇《绝景》,朱鸿《歌以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