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万里
水是生命之源。
俗话说: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个人认为应该加一项“水”,开门八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水。人们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漱,试想一下,停水一天,没水洗漱,没水做饭,没水冲马桶……如果停水几天,后果不堪设想。陕南山清水秀,应该最不缺的就是水资源了,但我老家的小县城去年夏天偏偏出现了水荒,连续停水几天,人们苦不堪言,往往在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了水的宝贵,甚至有人到乡下的水井去挑水,看着挑水的人群,不由得勾起了我的记忆。
我老家在汉江边的滩上,那时的汉江水虽然清澈,但人们做饭却不用江水,用的是井水。村口东头学校外一里处有一口井,记忆最深的是,村小只有一个女老师,每天她的日常用水就由学生们轮流去井里抬水。井里有几只小鱼很可爱,悠闲游走,有时一动不动,感觉像是停在空中一样。我一直想抓住它们,一次迫不及待地把木桶扔了进去想抓住它们,鱼没抓到,木桶底座直接旋了起来,成了一个大窟窿。后来,我上初中,母亲每天忙地里的庄稼,放学后我的任务就是挑水,把家里的大水缸装满。记得有一次,汉江河涨水,洪水浑浊,水井被淹了,一大家人的吃水难题就摆在了面前。好在对面山坡上有一口井,我就坐船去对面的山坡弄水,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了水的金贵。洪水退后,村民们自发组织开始清理井里的泥沙。但每次一涨洪水,井又被掩埋,洪水一退,人们又开始清理泥沙,如此反反复复折腾。后来汉江又涨洪水,这次洪水很大,持续了几天,洪水退后,人们发现井被泥沙深埋,井仿佛消失了一样。这次人们再也没有清理水井的欲望了。有人在原井旁边的崖石下发现了有水的痕迹,用锄子一挖,发现一处拳头大小的石洞,山泉水就从石缝里流了出来,水质非常好,简直就是天然的矿泉水,人们在洞口插一个半米长的竹筒,洁白无瑕的水就像小瀑布一样流了出来,然后在下面放上水桶接水就是。从此这个“井”再也不怕被洪水淹没了。这个井,仿佛一下成了驿站,每次赶集的人们走累了就在井旁休息,口渴了一张嘴就可喝到山泉水。每天放学,我同样都要路过井,每次都要去喝几口甜甜的山泉水。
最近多次回老家,每次路过汉江,我都要在江边坐一坐。汉江是我的母亲河,让我自豪的是南水北调,汉江的水流向了北京,甚至西安人也喝上了汉江水,如今我虽离开了家乡,但喝的依然是家乡水。每次望着滚滚的江水,我就想起古人的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发觉与水有关的成语很多:“君子之交淡如水”,水是交友的榜样;“水至清则无鱼”,水也是处世的辨证;“流水不腐”,莫不是暗示人要想身心健康就得常运动;“饮水思源”,岂不是暗示人们不要忘本;“顺水推舟”,是昭示人们要善于顺情吧;“高山流水”是知音,“行云流水”为妙境……初步统计一下有300多个。同时与水有关的诗文也不少,同样举不胜举,让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此看来,中国不仅历史悠久,同样水文化也是历史悠久。水文化之所以越来越被人重视,是因为当今社会,人与水的矛盾、人类所面临的水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为突出。
我用手机在网上查阅了一下资料,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不久的将来,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将是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这不是危言耸听,联合国大会之所以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节水日”,也许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吧。
如今身居大城市,每次上完卫生间,手指轻轻一按,哗哗的流水从马桶流进了下水管道。有时我在想,每家每户每天有多少水被马桶按走,如果马桶能单独接入经过处理过的废水,哪将要节约多少水啊?
我有位老领导,家里有车还有好几套房,女儿又在国外,其他不说,每月的房租收入都有好几万,按理说家里不缺钱,但她告诉我们,她每次洗衣服,洗衣机里流出的水她都要用盆子接住,用来洗拖把冲马桶等等。最初大家都认为她抠,后来大家看了她的文章,她说:“我国的各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你们觉得好吗?”大家慢慢明白了,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节约水资源的问题。也许是受了她的影响,我也开始节约用水了,每次洗衣服也开始把流出的水用盆子接住,用来洗拖把冲马桶等等。
退休后的老领导,依然还在为水的问题鼓与呼。最近又看了她的一篇文章,其中有段话印象深刻:水的美好品质值得歌颂,更值得学习。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以水为镜,常照照世间的善恶美丑;更应以水为尺,常量得失长短,不断修炼自己的品格,使之更加完美。同时我们也要珍惜水资源,养成好习惯,要有惜水意识,如果让它们继续遭到人类的摧残,早晚有一天,它会消失的。如果还不珍惜,最后一滴水将与血液等价。
老领导说的非常有道理,只有丰富的水资源,我们才能“如鱼得水”,领略人生的“山清水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水在,生命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