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是期盼,是幸福,是叮嘱,是牵挂,是不舍,是呼唤!
我60年代末出生在旬阳农村,相对那时交通条件,父亲远在白河工作。在我整个70年代的孩提时代,印象中父亲每年回家两次,一次是农忙时节,一次就是回家过年了。当腊月的某一天母亲惊喜地告诉我们父亲今晚要回来时,我就开始急切地期盼着,总是在山岇之上望着脚下父亲归来的羊肠小路,每次总是在失望中迷迷糊糊进入梦乡,而第二天一大早醒来看到父亲有些陌生而忙碌的身影时,看见父亲高兴地拿出买给我们的糖果、新衣服、长长的鞭炮时,父亲回家过年带给我们全家整个春节以兴奋与快乐,这快乐时光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过后父亲返回单位上班,又开始期盼下一个春节父亲回家过年。后来懂事些才知道,整个70年代,父亲乘坐火车在一个小镇下车后己是傍晚时分,要打着手电筒、扛着年货在羊肠小路爬山涉水30余华里才能赶到家。
79年后,因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我们一家随父亲迀入白河城得以团聚。整个80年代,父母年富力强,豁达乐观,我6年中学、四年大学生活在此期间无忧无虑度过,感受到似乎就是老鸡护佑小鸡般的浓情厚爱,也是与父母在一起相处最长的曰子。尤其在上大学后那几年的每个春节,父母约定成俗似的,总要我在正月的某一天约上要好的中学同学,摆上一桌正式的菜肴与酒水宴请同学,幸福、满足与自豪充盈我整个胸怀。期间,父母为了不让同学拘束,从不上桌,只是高兴地在厨房忙前忙后,适时提醒下不要喝醉。前年,当年相聚的一位学友专程来看我的父母,热泪盈眶地又提起了这段往事。
90年我参加工作后,父母因故土情结调回旬阳工作。至此,我先后在白河、岚皋、安康工作,又与父母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回家过年更成为难舍情怀。每到腊月,父亲或是母亲总是打电话问,今年回来不?啥时回来?每到回家的那个日子,父母总是在差不离的那个时辰,要么耐心地在阳台上眺望着我们,要么欢喜地在大门口迎风等待…而除夕夜的团年饭更让父母劳累而红润的脸庞洋溢着牵挂、叮嘱与幸福,边给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夹菜,边问这些饭菜合胃口不?或者工作顺心不、收入怎么样一类话题,抑或又特别强调,不要给我们买这么贵重的东西,你们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有时,母亲唠叨多了些,父亲就提意见了,饭菜都凉了,让我们好好喝几杯。父母说这些话满脸疼爱,我们听着这些话满腔幸福…
近几年,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以前硬朗,酒力大大下降。所以每次回家过年喝酒时,我们就让父母饭后先下桌休息,可他们从来不先下桌,说要陪着我们,说看我们喝酒热闹,说看我们都平平安安的高兴,说看这儿孙满堂多好呀,说好久都没有说这么多话了…
父母老了!回家过年!父母从心底对儿女的亲情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