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散文诗歌
乡间又响广播声
2018-07-25  来源:本站原创

□ 张朝林vLW安康新闻网

老张是从五里镇广播站退休的老职工,他只有一个爱好,就是听广播、播广播。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乡镇广播站就是一台扩大机,连接上广播匣子,靠这简陋的玩意,县镇村三级广播“一张网”,实现广播“村村响”,它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 成为全县人民预警防灾的“救护神”,农村致富的“信息港”,文化生活的“欢乐园”,深受农村干部群众的好评。vLW安康新闻网

刚退休那阵,广播张胸前挎一个收录机,一边在村子里转悠,一边听收音机。播广播的瘾犯了,咋办?他拿着话筒,在村前的柳树林里,把树林当成人民群众,对着树木喊广播。从此,村里人就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广播张”。vLW安康新闻网

“广播张”的真名叫张言,别看平时说话有点结结巴巴,一旦坐进广播室上了台面,就像川戏变脸艺人一样,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就像汩汩的月河水一样滔滔不绝。vLW安康新闻网

随着电视、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逐步普及, 农村广播逐渐淡出人们视线,老广播匣子退居二线,缩在墙角落满了厚厚的灰尘,有如遗落的后娘孩子,没谁理睬。vLW安康新闻网

脱贫攻坚的战斗打响,多年不响的村喇叭忽然响起来了,广播张眼睛一亮,闪着兴奋激动的泪花。村中央老榆树上,绑了三口大喇叭,每天午休时间,喇叭都会对着全村广播党的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政策。听着、听着,“老广播”心里就痒痒了,主动到村部请缨,要求担任义务广播员。旬阳县桐木镇不是有位残疾人黄世和,拐杖撑起人生,信仰给予力量,四十年如一日,开办家庭广播室和村卫生室,义务宣传党的政策。他坚持每天三次播音,让村民及时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被中宣部命名为“党的义务宣传员”,荣获“省优秀共产党员、自强模范、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如今,黄世和成了桐木镇、旬阳县乃至安康市响当当的一张文化名片。最近一段时间,脱贫攻坚到了决战时刻,年轻的兼职广播员也抽调出来深入基层,走村串户,驻村脱贫攻坚,村上正愁没人接替村广播的事哩,听了“广播张”一番肺腑之言,村主任一口就答应了,乐得“广播张”喜笑颜开,又是敬烟点火。vLW安康新闻网

张家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变化最大,村中修了两条水泥公路,一条从村中穿过,一条沿小河边铺设,公路两旁,楼房丛立,门前屋后,绿树成荫,一年四季,三季都有花草。但是,还有少数村民不爱卫生,不孝敬老人,“广播张”对这些事儿,都摸了个透,琢磨着村广播如何设计栏目。vLW安康新闻网

“广播张”经过调查研究,初步设计了“党的政策”“村人村事”等栏目,跟村主任一商量,村主任大腿一拍,连声叫好。从此,老广播像旬阳县的黄世和一样,忠于职守,不辜负当今美好的新时代!每天早晨,他从村头走到村尾,现场采访,搜集信息,编成稿件,中午广播,晚上重播。vLW安康新闻网

山间又响广播声,喜闻乐事倒真多!一天,在“村人村事”栏目里,播放了“广播张”采写的“三苕背母逛庙会”的广播稿,被进村扶贫的记者听到了,到了广播室,讨要到原稿,发表在市级报纸上,电台也播放,引起社会轰动,三苕成了左邻右舍孝敬老人的典范。三苕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母亲八十高龄,腿脚不便,三苕每天给老妈端吃递喝,伺候得周周到到。当地二月十九举办“龙头庙会”,唱大戏,母亲一生的爱好就是看大戏,三苕天天背着母亲去看戏,一背就是一个周,这事感动了村里村外十里乡亲。打那以后,谁家不孝敬老人了,村干部一边严厉批评,一边拽着去三苕家学习典型,来人莫不羞愧脸如猴屁股似的彤红。vLW安康新闻网

这天,在“党的政策”栏目里,“广播张”字正腔圆地广播:“全国人大政协召开会议的那天,请乡亲们放下你手头的活路,听广播、看电视,这是我们国家的大喜事,到时候我可是要挨家挨户地检查,看看你看没看电视,听没听广播。”接着,“广播张”就“两会”召开的重大意义会议议程等,向村民作了广播宣传。vLW安康新闻网

“大富他们家院前的花草修剪得好,花红草绿,还悬挂了红灯笼,喜气洋洋。我查看了三狗家的庭院,不像个样子,要好好清扫,你看看你的花坛,杂草丛生,过年挂的红灯笼都褪色烂了,你狗娃子少喝两瓶酒,省上几个钱赶快买上一对新红灯挂上,办不好,可别怪我没给你面子。”这是在“警钟长鸣”栏目里播放的内容。坡上干活的三狗,听到广播后,脸一赤一红,就骂媳妇:“你个懒婆娘,平时就丢三落四的,这下可好,上了广播,把我几辈子人都叫你给丢远了,还干啥哩!赶快和我一起回家收拾庭院,不然‘广播张’吐你脸上,你自己擦。”说完,他狠狠剐了他媳妇一眼,先跑了,媳妇急急忙忙跟在后头,一言不发,大气都不敢喘……vLW安康新闻网

 vLW安康新闻网

(责编:刘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