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散文诗歌
恒河探源
2018-07-31  来源:本站原创

res01_attpic_brief.jpgzZj安康新闻网

□ 李焕龙zZj安康新闻网

我之所以要去探源,是因为这条河在安康影响巨大。且不说经济、文化价值,单是水文资源,就够丰富的了。据《安康县志》记载:恒河,原名衡河,系汉江三级支流,是汉滨区最大的境内河;发源于叶坪镇桥亭社区的崖屋沟垴,流经叶坪、中原、沙坝、大河、恒口等镇,于千工的大王庙出峪而进月河川道,至恒口集镇东端汇入月河;全长113公里,流域面积975平方公里(内含汉阴县26.27平方公里),河道比降5.94%。;据恒河杨家营水文站止1983年22年观测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3.13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1.15亿立方米(1962年);1957年7月18日,最大流量为1520米/秒,水力蕴藏量为0.2万千瓦。zZj安康新闻网

我之所以要以史为据,且用数据说话,是想说明:恒河水量之足、流域之广,是汉滨诸河老大!zZj安康新闻网

那么,其源头之水,是怎样的壮观之态呢?zZj安康新闻网

当我所率领的探访小组,在5名志愿者(3名镇村干部、2名村民)的帮助下,从桥亭街道沿乡村公路乘车8公里,沿崖屋沟自然村的上山便道行走6公里,再沿水沟而在山林中攀爬9公里,终于上到沟垴时,一行人找遍树林、草丛,再也看不到水了,只在梁边的一块大石皮上看到遍布的水滴。zZj安康新闻网

这石皮上汗珠般的水滴,难道就是恒河之源?zZj安康新闻网

之所以称这块阔达600平方米的山石岩体为“大石皮”,是因为它的花岗岩石体的肌肤已被岁月风化,加之山风送来的尘埃、树叶、杂草,其石身已被披上一层风尘化的外衣。然而,外衣又被岁月侵蚀成多处馈饧,让人看到了脱皮的裸伤与结痂。因而,这大片岩石,给人的形象感,便如伤兵的裸体。当然不是全身,而是脊背,一个向天而挺的宁死不屈的男子汉的脊背!zZj安康新闻网

那被战火熏烤的、布满伤疤的皮肤,脱而不落,形成一道吸引眼球、催人泪下、令人敬仰的石皮。zZj安康新闻网

石皮的周边,是层次不同的草木。“高山植物,因海拔不同而品种不一。到秋季来看,那才叫‘层林尽染’呀!”石先生站在石皮边上,挥臂指点江山。zZj安康新闻网

向导石先生是本村唯一读过高中的文化人,能写对联、能写书信、能打算盘、能治小病、能看风水、能调纠纷,故为乡间能人,便被村民敬为“先生”。zZj安康新闻网

顺着石先生的手指起伏,我们仔细看去,便见山腰之下全是杨柳林,之上则为松树林,再上便是桦栎、橡树林,之后成了稀疏的野李子、野刺荆与丝茅草的混居地,再后就是一台一个品种的矮草,上至山顶只在乱石丛中见到少许小如苔藓般的小草了。zZj安康新闻网

这就是水土变化的作用呀!不同的水量,养着不同的土壤,育着不同的生物。石先生见我在录音,见我的同事在照相,便兴奋地跳到一个石包上,挥臂幅度更大地指点道:“山下水足,长着喜湿喜阴的杨柳;山腰水欠,长着根浅须广的松杉;再往山上来,水越少,越是耐旱植物。而且,连小动物都不行,离不开水的蛤蟆肯定生长在河沟边上,只有这些耐旱的蚂蚁爬在山顶的干苔上、石皮上。”zZj安康新闻网

顺山而上的生物分布,不仅证明了石先生的观察与分析是正确的,而且证实了恒河之源就是这石岩上的水滴、这石皮上的汗珠。zZj安康新闻网

走到石皮的下沿,听到了哗哗的水声,但却看不见水流。我正朝边沿的草丛上走去,石先生一头奔来,把我一把抓住,顺势一甩,让我倒在了两米之外那些石皮上落下的杂物堆上。我还没反应过来,他便指着我大声呵斥道:“你不要命了!”zZj安康新闻网

吼毕,他搬起一块石头,朝我刚才迈步而未落步的草丛砸去,只听哗啦一声,草皮剥落一米见方,呼啦啦溜到岩下。那块石头叮叮咚咚的滚下去,滚了半分钟。听着这先是以石击石、后是以石击水的空空荡荡的撞击声,我的背上顿时惊出几滴冷汗。zZj安康新闻网

同行者却不管我的丢命之险,寻着滚石之声争鸣着:有水流,有水沟,有水滩,有水……zZj安康新闻网

石先生拉起我来,走向他们:“这就叫‘山高水高’,不一定有水流的地方是水、是河,在这高山顶上,只要有树、有草、有虫子,就有水!别看这石皮上只有草丛渗下的水滴子,它也可以滴水成河。”zZj安康新闻网

有生物便有水源。zZj安康新闻网

有水源便有生命。zZj安康新闻网

在恒河源头,一个中年农民的观察与发现,让人深受启发,深得教益。zZj安康新闻网

“滴水成河”的道理,不是不懂。然而,只有亲眼见到,才有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刻认识。见识见识,多见多识。恒河之源告诉我们:见多识广,人之才源。zZj安康新闻网

从恒河源头返回,看着这水从汗珠到细流,从暗流到明流,从河流到江海的层级式变化,再回忆崖屋沟垴那由密到稀的树、由高到矮的草,让人不禁感慨:河流再宏大也来自于源流之细小,生命再高大也离不开水滴之滋养!zZj安康新闻网

探恒河之源,让人对滴水之恩心生敬畏。zZj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