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奎超
《一》
故乡,是余光中的《乡愁》,
故乡,是老舍的《想北平》,
故乡,是陈忠实《原下的日子》,
故乡,是郁达夫《故都的秋》。
年轮里的故乡,
像是一个阅尽世事的老妇,
经过漫长岁月的铅洗,
愈发幽深而安详。
某年夏天的某个沉昏,
我坐在村头那口圆圆的石碾上,
静静端详着这位老妇,
记忆的闸门开始吱呀声响。
八十年代的土地改革,
让祖辈的庄稼人看到希望,
只是那奔向幸福的过程裹着艰辛的漫长。
那年,
故乡的面貌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泥的路,土的墙,
红砖灰瓦成了“万元户”名词的代表,
扎眼的在村里“高高在上”。
后来,
只身求学我离开那里,
从此,
故乡成了那挂在天上的月亮,
就在那里:
蛙声、蝉鸣、犬吠,
还有憨厚的庄稼汉吆喝着号子,
赶着尘土,
也赶着牛羊。
再后来,
一个落寞的孩子,
常常孤单的坐在秋千上,
望着北方,
那是故乡,
家的方向。
我已不知从何时起,
故乡成了远方,
远方成了奢望。
不经意抬头,
天上又升起一弯月亮,
这月亮挂在南方,
这月亮也挂在北方。
南方挂着游子的乡愁,
北方挂着故乡的温柔。
而我,
孤独的在这乡愁里,
喝着一壶老酒,
饮醉了自己,
饮醉了月亮,
饮醉在这月色的背后,
想那蛙声,
想那蝉鸣,
想那犬吠,
还有那憨厚的庄稼汉吆喝着号子,
赶着年轮,
也赶着春秋。
思乡的日子总是显得悠长,
放羊娃已不再是那年青涩稚嫩的模样,
异样的乡音出卖着久别的时光,
也许我还是我,
只是离开太久,
乡音中浸透着游子离家的悲伤。
(二)
故乡,
我又回到你的身旁,
在四月,
希望的种子还未播种到黑土地上。
记忆中你,
四月的时节应该是人来人往农忙的模样,
寂寥的小村,
给了我当头一棒,
紧锁的门,
密闭的窗,
孤独的村路只有我自己游荡。
偶尔一两声的犬吠,
竟然像个笑话一样,
讽刺着正午温暖的阳光。
年轻人倾巢外出闯荡,
留下妇孺老幼守着田庄,
有人说这是梁价走低的罪过,
不能不这样。
故乡,
正在渐渐消亡,
红墙白砖的瓦房,
却是没有炊烟的现象,
从早到晚,
从日出到夕阳……
(三)
故乡,
我又回到你的身旁,
在四月,
寻着近乡情更怯的迷茫。
我去了村外的田上,
顺着记忆想找找从前的小路和白杨。
机械化的耕垦,
吞噬了放羊的小路,
那白杨也未能幸免,
成了耕农欲望的殉葬。
我再也找不到从前的小路和白杨。
远处的地方不知是谁点燃了秸秆,
浓浓的黑烟似乎快要吞没太阳,
天上的白云,
无声的像是在对抗,
风也帮了云的忙,
只一会,
黑烟落败,
四散逃荒,
一切还了该有的模样,
平静,
安详。
离乡太久的人,
总是徒添感伤,
不想承认的事实,
却也终将是欲盖弥彰。
故乡,
放羊的孩子迷恋你的往昔,
从前的日子苦难,
却不是现在这般无奈的荒凉,
而我,
除了回忆,
只剩下无奈的感伤:
村庄还是那个村庄,
我也还是我,
只是再不是儿时稚嫩的模样!
他乡容不下灵魂,
故乡容不下肉身,
我将继续漂泊流浪,
踏上南下返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