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在10年以前,石泉县对老街进行改造,搞修旧如旧。正巧,我去哪里采风,看到满目疮痍的老街被挖得不成样子,心生不快,但只能是一声叹息。
一年后的冬天,我又去石泉老街,地面铺上了青石板,一些民房也都灰瓦盖顶、墙面贴上青砖。枯叶遍地,冷冷清清,萧萧条条。除了几个卖汉江奇石的还开着门,几个卖早点的早就收了摊。问及新华奇石店的王老板,他心灰意冷的说老街基本没有游客光顾,他们也基本没有啥生意,自己准备改行外出打工。
匆匆地拍了几张照片,又匆匆地离开。我的眼里、心里石泉老街只不过是穿着古装,露着高跟鞋的老妪。
不想再看石泉老街,是发自内心。但也是短暂的。很快,我的观点就发生了变化。
中坝峡谷、后柳水乡、燕子洞、子午银滩等一批景点的开发,许多游客闻讯而来,石泉的旅游慢慢热闹起来,石泉的老街也慢慢热闹起来。
先热闹起来的是西门上的烤鱼,是几个年轻人搞的,架着炭火和烤架,烤起了汉江鱼。大概食材好的缘故,烤出的鱼香辣可口,味道真不错。饮点酒水,加两小菜,享受起来别有情趣。当地人喜欢,许多外地游客也纷纷来品尝。
再热闹起来的是柚子茶。那个叫龙群英的女人,在老街上开了一家“木竹山”的茶叶店,主要买些地产青茶。生意一般般,勉强能够维持门面。也许是生意冷淡而突生奇想,用袖子皮壳做起茶叶的包装。没想到茶叶吸收了柚子清香,味道出奇了,游客也出奇喜欢,争相购买。我的好友邦基先生为拜见远方丈人,特意让我驾车从安康开到石泉老街,目的就是为了购买两盒柚子茶。来回路费远比茶贵,但图的就是新鲜和名气。
最热闹的还数老街的石锅鱼。短短几年时间就远近有名,许多远道而来的食客就是图个嘴上快乐。活蹦乱跳的汉江鱼,放入石质锅里,稍加佐料即可。
去年五月的一个周末,我从西门进入老街,首先闻到的就是鱼香,飘香的麻辣味从片片灰瓦中溢出,缭绕着一串串红火的灯笼。老街两边十几家石锅鱼店家家爆满,就连沿坎上也都坐满食客。
坐在古香古色的街巷,吃着汉江石锅鱼,观灯火通明的古城夜色,听着老人讲述老掉牙的汉江故事,品尝的不仅仅是口福。到了傍晚,旧县衙里传出喧天的锣鼓声,那是石泉的“县老爷”要巡游了。游客们纷纷赶到衙门口,等待“县老爷”的大驾光临。朱红的县衙大门开启,锣鼓声中先出来的是古装衙役,高举“避”字木牌,向游客借路。接着,八抬大轿抬出“县老爷”。鸣锣开道,大摇大摆的“招摇过市”,好不热闹呀!“县老爷”还时不时的问食客:客从哪里来,来石泉老街干啥,石锅鱼味道好不好、价格高不高、干不干净、有没有宰客的乱象。假戏真做,真戏假唱。逗得那些食客们满嘴流油,大拇指高高翘起,也不知道是赞美实景戏,还是赞美这石锅鱼的味道。
热闹的场面、如织的游人、变化的石泉老街,石泉变化太快。老街在向“回”变,回归曾经的石泉,回归黉学巷、回归禹王宫、回归大戏楼,回归游客的心灵世界;石泉在向“新”变,新观念、新思路、新做法,新变化,变得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是者常常无地自容。
我常常走在石泉老街上纳闷:自己搞了三十多年经济工作,还是文化旅游爱好者,专家头衔一大堆,总以为自己的“高明”可以指点别人的“江山”。但在石泉老街,我更多的是反省,反省自己肤浅、傲慢和无知。其实,石泉老街是在带着我们变,以它的成就在默默改变我们的陈旧。
■ 王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