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星
宁陕江口镇,有一片红色的土地。
1946年6月底,中原人民解放军成功突围后,王震所率的三五九旅,横跨豫西大地,一面应对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一面浴血奋战攻克一座座城池。在他们前有重兵把守,后有追兵骚扰,缺食少衣,弹药不足,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国民党未能阻挡住英勇解放军的步伐,最终甩掉了尾追的国民党部队,顺利抵达陕西,直插国民党所统治的腹地,逼近西安。
几经会议研究酝酿,时任三五九旅干部旅旅长的张文津同志被确定为去西安谈判的代表。1946年8月10日,天刚蒙蒙亮,王震紧紧与之握手告别,叮嘱每一位同志途中注意事项。张文津一行三人,迎着将要跳出云层的朝阳,郑重地向送行的人员行了军礼,在一名老乡的带领下,踏上了谈判的征程。随行人员中,一个是小自己7岁的吴祖贻,一个是还不到20岁的毛楚雄。张文津看着这两位虽然年轻但久经沙场的同志,信心倍增。
吴祖贻时任干部旅政治部主任,原鄂豫边区党委常委兼民运部部长,本次谈判作为张文津的议员,化名为吴毅。吴祖贻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充满了才气和朝气,他在河南大学借读时,用流畅的文笔先后撰写了《团结全省青年为保卫河南而战》《向国际反侵略友人学习》《扩大河防战地服务》《扩大纪念五一》等一些列文章发表于开封《风雨》周刊上,当时颇有影响。
毛楚雄是毛泽东的侄儿,毛泽潭的儿子,此次谈判作为张文津的警卫员,化名为李信生。毛楚雄自幼挑起生活的重担,放牛、砍柴、种地….练就了一副强壮的身板,一双机警的眼睛中透着几分伶俐。
张文津连同向导四人,携带着军调部第九小组的符号、旗帜、证件,身着军装,行走在去往西安的路上。他们从镇安县的杨泗庙出发,沿途森林茂密,山路崎岖,人烟稀少,高大的树木将那些羊肠小道遮蔽的若隐若现,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他们翻山越岭,选择了小路前行。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就在山中找一汪清泉解渴。一路上,露水打湿了衣襟,荆棘划破了手臂,全然不顾,他们谈的更多的却是任务,说的最多的也是那些年革命的事情。
他们四人,穿越了镇安月河,翻越宁陕黄金美沟,徒步于沙坪,抵达江口镇时,已是下午时分。这里是秦岭深处通往西安的必经之路,来往商贾众多,人群集中,想要通过必须经过哨卡。
张文津一行四人,远远地走来,哨卡上的哨兵也早就注意了他们。张文津出示了证件和介绍信,说明了几人是应胡宗南的邀请前往西安谈判的,哨兵丝毫不敢懈怠,立马电话报告给镇里的团部。约莫十几分钟时间,胡宗南部六十一师一八一团团长岑应运带着一个排,整齐划一地跑了过来,拉开阵势,在魁星楼列队鼓掌欢迎,嘴里振振有词的喊道:“欢迎中原解放军谈判代表。”简短的欢迎仪式结束后,岑应运团长一面以打尖歇息为由将张文津一行四人扣押,一面向西安总部胡宗南电告。
胡宗南出尔反尔,指示一八一团团长岑应运将张文津一行四人“就地秘密处决”。岑应运领旨后,立即命令四连连长李清润,乡长石星一、乡队附、防空哨长唐进玉几人,将张文津一行四人秘密捆绑押至江口镇东偏僻的城隍庙背后,指使当地村民挖坑,连给四人说话的机会都未留,推入坑中,将他们惨无人道的活埋在了江口中学后山石坎下的水渠旁。他们带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和谈的诚意,带着早日解放劳苦大众的理想信念,带着对明天美好的向往,就这样秘密的惨死在了背信弃义的国民党屠刀之下。
由于是秘密处决,和谈代表失踪这段历史,鲜为人知,整整尘封了38年,三位烈士直到1984年12月,在中央和湖北省委、商洛地委和宁陕县委的共同努力,多方查证走访,这桩历史悬案最终才得以昭雪天下。
如今,宁陕县江口镇成了秦岭深处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七一、八一、十一,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人们,沿着台阶登上建造在江口周家坪吊楼堡上的烈士陵园,仰望这座18米高的“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 注:文中事件时间节点均来源于1992年出版的《宁陕县志》(人物志中第一章人物传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