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海
春风吹过,秦巴山区就变成了美丽的花园,山林里、草甸上、河流边,全铺满了生机盎然的绿色,盛开着各式各样的野花,黄的、红的、粉的、蓝的,或独树一帜,或紧抱成团,浓妆淡抹地造就了花的世界。美丽的花朵更惹得各种蜂蝶飞舞忙碌,其间有一种蜜蜂很特别,那就是中华蜜蜂。
中华蜜蜂也叫中蜂、土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个头小,体色偏灰。而我们日常说的蜜蜂,多指后来引进的意大利蜜蜂,也叫意蜂,个头大,体色偏黄。中蜂虽然较意蜂的产量低不少,但其适应性好,具有较强的抗寒和抗病能力,且善于利用各类零星蜜源酿造百花蜜。正是中蜂的这些优良特点,让它在地形复杂、生物多样、生态原始的秦巴山区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经过千年的历练与磨合,大自然、中蜂和蜂农已经形成了一种和谐、互敬、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充满智慧的平衡,使得百花蜜成为蜂蜜中的上品。
仔细看看百花蜜,它通体亮黄,晶莹剔透,一勺滑入水中,便如烟如流般缓缓散开,将清亮的水晕成了淡黄色,散出阵阵花一般的清香。轻轻押上一口,细腻甘甜,顿时跌入百花丛中,香绕唇齿之间,久久不散。
中蜂之所以能酿造出这么美味的蜂蜜,我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凝聚了百花之精华。无数的中蜂在花丛中辛勤穿梭,它们一朵一朵地采集各种各样野花花蜜,如同海纳百川一般将其汇聚在一起,酿成的每一滴蜂蜜自然都是众多野花精华所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更为丰富。二是汲取了高山之纯真。因为中蜂耐寒性好,秦巴山区多在高海拔地区养殖,往往自然环境优越,人为活动较少,污染很小,为中蜂酿蜜提供了优良的生态保障,所产的蜂蜜更是吸纳高寒气候和优良环境的全部纯真。三是承袭了传统之智慧。每到春暖花开之时,养蜂人不辞劳苦,顺着崎岖艰险的山道将蜂筒一个一个地背进深山之中,安放在合适的地点,便除了定期检查和取蜜之外,其他都是由中蜂自己凭着天性活动,从来不用药、不喂食、不添加,秋冬天气寒冷再将其从山中背出,而取蜜则严格按照时节,并给蜜蜂们留下充足的食物。这种世代传承着的古老养殖方式,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了百花蜜的天然纯正。
真心喜欢中蜂传统养殖这种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人们既获取了财富,而对生态环境又没有太大的影响。许多时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一个“度”的问题,比如我们偶尔钓鱼打打牙祭,可能对鱼类资源几乎没有破坏,但是毒鱼、电鱼等过渡捕捞方式简直就是对鱼类及其生态系统进行毁灭性打击。然而,如何把握、平衡这个“度”,还值得我们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