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鹏
安康本土农民诗人柯长安先生的诗集《故乡流云》,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结集公开出版。该诗集收录了柯长安近年来公开发表的150首诗歌作品。这些诗歌主要以颂扬故乡、礼赞故乡和感恩社会为精神向度。
在旬阳市乡村振兴局门卫室,小小一间屋子,床铺挨着小书桌,再挨着炊具,再挨着电视柜,总体呈回字形,书桌上挤满了一层又一层书刊,摆放得整整齐齐。他热情地邀请我坐在床沿上,聊起诗歌创作,他很健谈,瘦弱的胸腔里仿佛燃着无穷无尽的诗情,放飞着缪斯的情趣。
柯长安的诗歌,充斥着乡土气息,他写故乡的人文气象、山水图景。无论是棕溪镇还是王院村,无论是勤政为民的干部还是父老乡亲一样的至亲,甚至是路边的羊群,村头的“狗娃草”,袅袅“炊烟”都是柯长安笔下的大小欢喜,他以不厌其烦地笔触,一遍遍梳理,一次次翻阅这些眼前的物事,化作胸腔的共鸣和诗情。他的脚步深深地扎根于故乡这片热土,他略带羞怯的字符带着他怀里的温度,他“手握锄头和犁铧/敲开土地之门/翻开生活的篇章/用辛勤汗水感动皇天厚土”,感动自己,也感动着读者。
柯长安的诗写呈现是外向的。他以客观世界的坚硬,磨砺出一个诗人内心的柔软。“在田野,父亲手握的镰刀/正在收割玉米,或者杂粮/就像把田野零散的诗句/收割 整理 归类//而我在父亲的身后/也走向了田野/接过父亲用过的镰刀/把父亲没有收割完的五谷/拾起/就如拾起父亲丢下的诗句”。纵观他的文字,也许少了几分文人情怀,但从来不缺人文关怀。“老家,老人,孩子/留守的记忆/鸟儿敲击着季节和农事”。他愿化作故乡的溪流,山石,草木,牛羊聆听故乡的深情,痛饮故乡的山水;愿化作炊烟,庄稼等待父亲的镰刀。
他的乡土的厚重与沧桑,是非一般乡土诗人难以抵达的。与其说这是柯长安的选择,不如说这就是柯长安的生活沉淀与积累。他活在生活苦难之中,他却活在感恩感动之中。他用黑色的眼睛,寻找今生来世的宿缘和光明。“我是乡村的儿子/注定今生也走不出/村头那棵树,温暖/又慈祥的目光”这是柯长安对故乡最深情的告白。他用字符垒出自己的精神巢窠,故乡仿佛是他的父母,又仿佛是他的子女,他依恋着,他深爱着。他的诗歌带着乡土的袅袅余音,“屋檐月光已爬上,在我老家/树梢伸过来的手臂/奏响了虫儿组成的乐队”,“藏在石板下的种子/伸张着身子走出来/不小心踩响了春天的序曲”,这些音符像蝉鸣,像花语,像蛐蛐的协奏,像鸟雀的叽喳,然而当我把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柯长安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谱写了乡村振兴的赞歌,汇聚成一个集子《故乡流云》。
“弯下去,是一种姿势,一种态度/也是岁月的积淀/就如一根粟谷,头低下了/弯下去了,就成熟了”,柯长安常常在感性和物质之上超越,在激情与理性之间徘徊。“棕溪,我的故乡/我要为你弹奏/我要为你高歌/我要为你放声歌唱”,这发自肺腑的歌声,尽管还带着一个时代的印记,但是面对故乡的一往情深,这抒情来的理直气壮。无论是理性还是感性,柯长安都深深地热爱着生活,当他掷地有声地说出爱来,我无法回避这汹涌的情感浪潮,就像我无法拒绝继续阅读。
诗与歌也许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也许这正适合柯长安。因为有些情感无法用确切的语言传递,对家乡的一腔热忱常使柯长安流连、驻足,他怀抱着星月徜徉在乡村归途,走着走着就唱起来,看着看着就吟哦出来。“长在土壤里的岁月/每一片土地,在王院/被村民编织出/或在春天播下希望/光阴流转,拔节出/晨光/父亲在经年岁月里/播下种子/如写下的文字 ”。这个自带着曲调的行吟者 ,对亲情,对故乡,他有厚重的情感,他有流淌的热血。
生活从没有放过敢于横渡它的人,诗人在乡村与城市之间跋涉,他成为生活的“蚂蚁”。“整天忙碌奔波/或在地上树上地下/不停地行走劳作”;他成为生活的“燕子”,“总在寻找一年的春季”;他成为生活的“耕牛”,“受尽磨难/依然/拉不直犁弯/扯不断绳索/挣不掉鼻圈”。诚然,我们谁不是勇拉生活之犁的耕牛?谁不是追逐黎明的燕子?谁不是渺小的蚂蚁呢?而无用、徒劳是人生常态,但诗人没有沉浸在命运的悲苦之中——“准备迎接那个寒冷的冬天”;“总是在追随春天”;“一生的忙碌/只为了奉献”。诗人回望过去,是为了看向未来,流露出的是一往无前的豪情壮志,在这样的情怀下,一切都成了“一点都不疼”——这要命的句子。这个消瘦、头发花白,略带佝偻的男人的精神向度,让人肃穆。
在语言风格上,柯长安多以方言介入,语言质地呈现出粗线条的特点“满山架岭”。“秋风吹/秋风吹/吹的玉米/黄灿灿/吹的辣椒/红彤彤”;“古经”、“往年”、“道场”、“连枷”一读就懂,朗朗上口,直来直去地抒情,畅畅快快地表达,尽善尽美地讴歌与赞美。从这点来说,柯长安在诗歌中已完成了他的直抵人心。
也许正如柯长安所言:“我是一个/在春天里迷失了自己的人/想把自己流浪漂泊中看到的花朵/用声音表达给大地/让属于自己喂养的百灵鸟/心不再关闭在鸟笼里”。他只是想把花朵奉献给大家。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柯长安把一个农民卑微的、谦恭的内心,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尘世呈现给读者呈现给诗歌,让人不由得为长安先生的诗歌味道与情怀大声地叫一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