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柯长安
人的心胸有大有小,大可放下天地,小只能容下芝麻。文人就应该既能放下天地又能放下芝麻。说白了就是大事小事你都要能放进去,心胸要能容纳小事和大事。其实,小事即是大事。人说海纳百川,就是说大海可以容纳千万条河流沟流,最后汇流成气势磅礴的浩然大海,这就是大海的心胸。反过来说大海要是不接纳溪流湖泊,它能有浩然之气势吗?文人就要有海纳百川的心胸,小文章也好大文章也罢都要摆好心态。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华的《活着》。这些作品都是名著,但详读细品,会发现文章里并没惊动世界的大故事,都是从生活的小事小细节入手,写出了灵魂的挣扎、扭曲、痛苦,写出了人在面对灾难和苦厄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人性之美、质朴之美。作家心胸之门是敞开的,创作心态是自然的,并不是一开始就想成名成大家,而是不放过生活每一个细节、事件,进行深挖、探索、展现。这些名家根本不把自己当名家,只把自己搁在普通的生活中,去挖掘整理生活中那些痛那些难,以及人们的梦想和渴望。有了这样的心胸,所以创作了不朽的传世之作。
现在有好多文人,特别是初搞创作者都很自恋。发表了一篇文字乐的不得了,忘记了自己姓啥,几斤几两。啥叫自恋?就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认为自己的作品好的再也没有人比的过自己,不看别人的作品,不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生活,闭门造车。这样自恋的心态是很危险的。俗话说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学习他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要学会经常给自己充电施肥,补充营养。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不学习不补给,每创作一篇作品出来就会掏空一次,长期下去自己的知识库会被搬光,什么也没有了,再也创作不出来东西。
前些年我在外打工,经常收到文友发来的短信和打来的电话,说某某刊物最近几期办的不怎么样,或者说前几期办的还好。后来我回家找到这些刊物作了对比,发现他所说好的几期上发有他的文章,他所说不好是没有他的作品。这就是自大自恋的心态。文学是大家共同的事情,而不是某个人的专利,写作的目的也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发表。自己的稿件发表不了,不找自己的原因,只会怨天尤人,怪编辑,怪同僚。嫉恨那些发表比自己多的。怨恨别人不推荐自己上刊物,不帮自己修改文章。这是文人典型的心态的问题,归根究底也是心胸问题。再如写评论不敢言及批评,说了就不爱听不爱看,甚至提出把批评话语删除。
轻度的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是说,过度自恋就会出问题,出什么问题呢?会出自我封闭,自我陶醉的一醉不醒。任何事都不能过度。现在网络的兴盛,给传递信息带来便捷,一些文人为了互通信息和互相交流学习,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这本来是好事,无可非议。但有些文人过度迷恋,陷的很深,互相吹嘘,有时连看都没看朋友圈里发的文章啥内容就点赞,说怎么好怎么好。大搞盲目崇拜,群主说他今天病了,群僚们一看群主发话,也疯狂点赞。这样长期下去就形成了圈圈主义。文人的视野和心胸都要开阔,不能封闭,要跳出小圈子到大世界里去。若始终在小圈子里,就如鱼在死水池里一样。
文人的心胸,应能容纳好事坏事,大事小事,欢乐和痛苦,顺心事和烦心事。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不负于这个时代,不负养育我们的这方山水和土地,这就要有心胸,大胸怀大情怀。我们要怀着对文学的敬意、对生养我们的这方水土的感恩、对亲情的感动来写作,这是担当,也是责任,伟大的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伟大的素材,我们这些文人们,不管是大文人或者是小文人,一定要走进这些琐碎之事的现场,并成功地驾驭这些事件,让它成你作品中不朽的事件,成为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