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打造7年的时尚元素浸润着她的全身,让她显得美丽而出位。她以散文起步,以小说跨入文坛,以报告文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独特的文学灵性、柔美的文学气质,打动着每一位读者。深秋十月传来喜讯,青年作家王晓云小说剧作集《绿野之城》出版,这是她继长篇小说《梅兰 梅兰》,纪实文学《读懂浦东》《河流与山的秘密》之后出版的第8部书。该书由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先生题签书名并欣然为之作序,《绿野之城》的出版即引起了文学界的良好反响。E4c安康新闻网
王晓云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创委委员,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入选“省百位青年文学艺术家”称号,现任《安康文学》杂志执行主编。而她的文学之路,以及她将来文学发展的态势却成为很多安康文化人议论的主题。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位安康青年作家的创作之路。
走出巴山汉水的女孩
老家在岚皋县的王晓云,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在一个岚水之畔的小城写了一些轻倩的散文。因为调动工作遇到困难,刚工作一年的王晓云只身来到上海,因为以前投稿的基础,她在上海一家时尚杂志做采编工作。那时候她的生活还较为艰难,写作成了她唯一的慰藉。
一天,在茫茫人海,在喧闹的车来车往间,王晓云突然看到书报亭高高悬挂着一本叫《上海小说》的杂志,在那本杂志封面上,有着同乡作家李春平的名字,还有他写的小说《城市的一个符号》。欣喜之余,她买了这本纯文学杂志。看到同乡写的情节复杂引人入胜的小说,区别于她曾经写过的一些小散文诗作,这对她的写作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为何不尝试变换一种写作方式?此时此刻,已经在《陕西日报》《安康日报》等省市多家报刊媒体发表过诸多散文佳作的王晓云,决定完成一次转换和过渡,她开始尝试小说的写作。
但王晓云开始小说的写作,似乎并不顺利,从篇幅短小的散文转向长篇结构复杂的小说,需要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期间面临着几次退稿,正是在那种复杂的裂变中,渐渐地,犹如蚕蛹化蝶凤凰涅槃,每一个行进的过程,每一次的嬗变,都充满了痛苦与挣扎的快乐。闯荡的生命,以一种痛苦的方式释放出美丽与释然。
不久,王晓云中篇小说处女作《别人住过的房子》在上海《解放日报》主办的《上海小说》杂志发表。小说立即引起了反响,编辑和工作人员阅读后都赞不绝口,她收到多封读者来信,这对她来说不啻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后来,王晓云在圈内著名的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杂志《小说界》发表了中篇小说《城市表情》。2004年,她创作的中篇小说《海》在江苏省大型文学刊物《钟山》杂志发表,获得如潮的好评。还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同年又入选了中国小说学会主编的《中国中篇小说年选》,后来这篇小说还获得了陕西省的最高文学奖项——首届柳青文学奖。2003年,长篇小说热潮风行未艾,王晓云也和别人一样,渴望创造出动人的长篇巨制。那时候,她全身心沉溺于文学,阅读了大量世界名著,看了各种媒体关于现实情状的描述,她还去过江南深入基层,一年之后,她的长篇小说《梅兰 梅兰》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这部长篇一经问世,就赢得了读者及评论界的广泛好评。著名评论家李星、吴炫、葛红兵、郝雨等都对这部长篇小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书籍一经上市,立即在全国售罄……此后,在小说领域中,王晓云一发而不可收,《汉水渡》《流水风物》《海》《赵小姐》《画家村的追踪》《荻港小镇》《一场有关阴谋的谈话》等小说,相继在一些重量级的纯文学杂志接踵亮相而备受关注。
“读懂”浦东与都市
在上海的几年内,王晓云的创作成果斐然。这时,人们开始期待王晓云能有一次新的突破和超越,也就是在这时,王晓云再一次淡出人们的视线。她究竟在干什么?去了什么地方?2005年初春,王晓云再一次回答了自己,回答了关心和支持她的朋友。
很多年前,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放上海浦东,转眼间浦东开发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多年来浦东感人的人和事太多太多,上海浦东开发区希望通过文字来承载和纪念为浦东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浦东开发区宣传部通过上海市作协找到了王晓云,寄予她期待和厚望。
那一年,王晓云开始充实纪实写作的知识,她关注国家政治和经济形势,尝试用写实的文笔揭示社会生活人物事件的本真面目。在学习和采访的过程中,王晓云体味到快乐。在繁花似锦的浦东大地穿梭,看到各种人群,了解各种情况,经过一年多的采访和写作,她创作的28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读懂浦东》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读懂浦东》出版后,获得了上海主流媒体的认可,上海作协与上海浦东新区宣传部联合为《读懂浦东》召开了新书发布会,在优雅的上海作协“爱神花园”礼堂里,来自上海的各主流媒体与评论家、作家,读者、被采访的对象等参加了会议。同年,《读懂浦东》还被上海社科院的有关机构推荐参加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中国研究会议”。该书通过海运运往澳洲,在墨尔本、本迪戈等市参加的研究会上,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学者、作家购买和发布……第一次离开国门,王晓云感受着澳洲优美的人文,清冽的空气,受到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的接见,在那里见到了一个具有实力的华人写作圈。
又一年,王晓云的《读懂浦东》被重庆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一位官员看见,他十分激动,通过有关途径与王晓云取得了联系。为此,王晓云开始了纪实文学《重庆人在上海》的采访与写作。中国最具代表力的上海和重庆两个城市的时空对话,改革开放30年人群流动的民间调查,是《重庆人在上海》这个大气的题材所要表现的,那些风起云涌的故事给人以鼓舞。超30万字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重庆人在上海》由重庆市市长写序,获得了官方和读者的认可,作品既有历史和地理的梳理与分析,也有大量个体的现身说法,所描述的温热故事激励着那些永远对生活充满梦想的人。
作家难了故乡情
王晓云的创作成果一直被家乡人默默关注着。2007年底,在上海打拼得颇有成绩的王晓云作为文艺人才,被引进回家乡安康工作。
刚回来,王晓云就为家乡的发展尽智尽力。家乡盛大的龙舟节庆典、央视“欢乐中国行”、文化名人论道安康,文化名人、前文化部长王蒙和著名评论家谢有顺走进安康讲座等等,一个个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的背后,都有这位柔弱女子的不懈努力,她策划主题、约请嘉宾,诸多事项都鞠尽心智。
回到家乡不久,她出席了陕西省作协第5次会员代表大会及由中国作协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随后成为陕西省首批签约作家,获得陕西省首届柳青文学奖、安康市政府文艺精品奖等。2012年与2014年,她先后两次获许参加北京鲁迅文学院的学习,在这个被称为中国文学界“黄埔军校”的专业作家高级研修学院,她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得到了提升。
回到家乡后,王晓云撰写出版了记录安康市全国第三次文物调查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河流与山的秘密》,由省文物局局长写序;撰写出版了反映安康城市“双创”历程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安康双创》;协助编撰了《文化名人看安康》《铭记》等书,执行主编了反映安康旅游文化的书籍《秦巴明珠·生态安康》综合卷;长期执行主编《安康文学》期刊杂志,不断地扶掖、推荐文学新人,为安康的文化、文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心智和力量。
在个人创作上,她也开拓了更多的领域,获得省委宣传部“百优文学艺术家”称号,电影剧本《小城安康》获得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创作扶持,并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作家·影视》,戏曲剧本《汉剧长生》获得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创作扶持,参加2016年陕西全省戏剧作品研讨,获得好评。目前,她新出版的第8本书,45万字的小说剧作集《绿野之城》又引起了持续的文学热潮。该小说剧作集为王晓云数年来在各大刊发表的小说、剧作作品的精选合集,收录14个中短篇小说,一篇非虚构作品,两篇剧作。内容扎实深厚。其中有多篇作品融汇着动人的安康元素:非虚构作品《秦岭碧玉》为描写安康宁陕县毛楚雄烈士的光辉事迹;剧作《小城安康》、《汉剧长生》是以新颖写法为安康度身定做的文学力作。尤其发表于国内大型文学期刊《清明》杂志2017年5期头条的中篇小说《绿野之城》,更是以描摹安康1983年洪灾为背景,试图用小说还原1983年的洪灾现场,表现安康时代变迁与人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命运。作为安康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首次以小说形式记录与呈现,充满怀旧的气氛与唯美艺术性的时代概括,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记者 梁真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