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思纯)绿柳鹅黄,梨李素白。这样的春意阑珊在不冷不燥不俗不艳的春分时节,将人之精神与物之自然都提拿的恰好。
灼灼芳华浸润的石泉城,此刻入了夜,所谓春和景明到此时也就一片祥和了。
“铛——铛档-滴铛——”一声板起,阮、京胡、二胡、小鼓……乐器齐鸣,李氏、大乖、张木匠、二乖……个个角色扮上,粉墨登场。
在石泉县文化馆汉调二黄教习基地,一场汉剧《墙头记》正在上演。
“自己的戏法自己耍,自己的算盘自己打。为人若不向自己,他不是憨来就是傻……”
“就是有一样不顺心,老公公都八十多岁了,还不死!”
剧一开场,张门李氏一段自然的土话方言道白便紧扣人心,对亲生爹的鱼肉招待与对公公的刻薄歹毒形成鲜明对比,形象跃然而出。
“冷言冷饭冷冷的天/这样地日子何时完/这家好比阎罗殿/那家好比鬼门关/苍天你睁开两眼/看一看/儿媳妇竟对为父/这般凶残……”
到第三场,老生张木匠一步一蹒跚一字一涕泪的《老来难》唱段让台下观众无不唏嘘,剧情帷幕拉开,渐入高潮。
台上老人的哀泣与无奈、儿子的不孝与冷漠、儿媳的刻薄与狡黠、老友的同情与悲凉,都在土地掉渣浅显易懂的方言唱词及演员传神的演绎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剧情情节起伏,通过对比手法形成辛辣的锋芒,鞭笞了不孝子孙虐待老人的恶劣行径,让人笑得心疼,喜的沉重。同时,也真实传递出对“孝老爱亲”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热切呼唤。
该出《墙头记》是根据蒲松龄的俚曲改变而成,讲述早年丧妻的张木匠一生省吃俭用,受尽穷苦,把大乖和二乖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在他年迈不中用时,儿子、儿媳却对他推来搡去,最后发展到在一个严冬将其撮上墙头不管不问。当他的好友王银匠使用计策谎说张木匠储藏了许多银子后,大乖和二乖对父亲的态度又骤然而变,开始为钱财而争相养老。后张木匠得以安享温饱舒适的晚年,两个不肖之子则被压倒墙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石泉上演的这出汉剧《墙头记》是县汉剧团在春节民俗文化艺术节展演期间,由刘凤鸣、陈泽林、姜海清、刘小青、陈平、张德全六位汉调二黄老艺人排演。据县汉剧团汉剧表演艺术家刘凤鸣介绍,《墙头记》是一出讽刺喜剧,也是一出道德批判剧,它寓教于乐,让观众在五味杂陈里体会人性的卑劣、人生至终的艰难。排练演出这一传统剧目的初衷,来自于安康市县在大力提倡的新民风建设。这出《墙头记》虽是传统剧目,但放在今天,剧情内容所揭示的对不孝子孙的批判、对金钱泯灭人性良知的社会现象的抨击,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也正是安康提出的新民风建设“诚孝俭勤和”中的重要内容,在倡导 “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的今天,具有鲜明的警示意义。同时,直抵人心的生动剧情也因张木匠辛劳一生的悲情落幕让观众领悟到对子女溺爱教育的误区,引导人们对子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刘凤鸣等一批老艺人不辞辛苦的组织下,该剧在春节民俗文化艺术节上展演后,又陆续为池河镇及城关镇北街社区、老城社区的群众义务演出,场场观众爆满,深得群众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