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不停地往上游行驶,江水湍急汹涌,船开得很慢。我们沿江西进,将要面对的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是无尽的孤独和刚硬的百姓。——夏明华牧师 (挪威)
1916年的一天,一名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异国人,怀着对古老中国的向往与教会赋予的使命,登上了远赴大洋彼岸的轮船,他就是挪威信义会派往中国的夏明华。
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五常,是传承两千年的为人立世之本。因而,挪威基督教就成立了一个选用五常中“信义”二字的分支教会一信义会。
此去间关万里,前程未知。28岁的夏明华牧师根本就没有想到,从此他将远离故土,踏上去往古老东方的神秘行旅,在中国内陆小城安康度过整整三十年。
十年之后,传教士尤汉森追随着他的足迹,来到安康信义分会,从此,夏明华和他的挪威传教团,他们的人生将融入中国,和汉水之滨的安康紧紧相连。他们生活的土地上,是由一江清流的汉水、淳厚的民风、古朴的建筑、悠久的文化所构成的中华文明大背景。
古老的安康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些异国他乡的人们,他们以“因信称义”为宗旨,秉承济世理念,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在安康修筑教堂、兴办教育、扩建医院等,致力于本地民生工程。
在民国命运的多舛中,兵燹、匪盗、水患、疫疠纷至沓来,尤其是在日寇对安康长达六年的袭扰与轰炸中,他们与安康人民休戚以共,通过卓有成效的救死扶伤,彰显了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受到了民众广泛的尊重和爱戴。
所以,在近三十年传播宗教福音的时间里,挪威传教团以绝无仅有的机遇,见证了安康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更替。
上世纪初叶的中国,能留存下的吉光片羽般的影像,只属于记录历史进程的大事,更遑论用昂贵的影像器材记录普通人群的生活。挪威国外传道部主席卡尔·莫特森(Carl Mortensen),来中国巡视宣教工作,他用彩色摄像机和仅有的一盘胶卷,拍摄了一部长达二十余分钟的无声影片,这部诞生于1947年的电影,是中国的第一部彩色记录片。
影片里,一座七十年前的彩色安康,万里回归,跨越时空的重重界限,再次聚焦与回放,又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保存至今的照片和电影画面,记录了民国安康的人文景观与社会生活。
时间总是快进,所以记忆总是慢放,容易定格在一个个凝固的瞬间。足以融化一个人一生的际遇,也足以让人用尽一生去细细回味。走过历史和现代的拐点,安康已进入繁荣富强的新世纪。
今天,这些影像中的安康先民已从遥远的北欧挪威回到汉水之滨,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无声的往事悄然泛上心头。
展卷夜读,就如同和乡中往事无声对话,在说不清的悲欣交集中,让我们拂去时光的尘埃,在那一张张欲说无言的老照片里,从彩色胶片和黑白照片里众多宛若鲜活的重叠面孔中,回眸那座尚未远去的安康古城与山河故人。只见大江奔腾,水流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