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安康丝绸文化探源
2018-08-17  来源:文化周末

兴安厚之YAx安康新闻网

安康蚕丝,源远流长。兴安知府童兆蓉《蚕桑简要章程序》说“郡地《禹贡》荆州,元纁玑组,厥贡以详,则宜蚕”。译成白话,就是说安康在《禹贡》地域划分中属荆州,深红色的绶带,是荆州一地出产的贡品,记载的很明白,那个时候这里就是宜于养蚕的地方。《禹贡》载于《尚书》,据《史记·五帝本纪》云:是大禹“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的记录。被后代人们称为中国最早的而又比较完整系统的古代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著作。数千年来,人们讲地理沿革,都是以此为依据,故童兆蓉才有安康饲蚕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结论。YAx安康新闻网

见于典籍,则有《皇图要纪》所谓“伏羲化蚕为丝”的传说;又有“黄帝元妃西陵氏,始养蚕为丝”的记载。是知古人认为“伏羲化蚕为丝”后,黄帝元妃西陵氏女首先教民养蚕、治丝、作衣。《安康碑版钩沉》辑录的《蚕母会碑》云:“尝闻元妃出而衣所由得;西陵兴而帛所自成”。因此,王祯《农书》有“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的记载。西陵氏女名嫘祖,相传是女娲、伏羲后人,是古代巴人中的一支。古西陵在巫山东,杨守敬先生考证在长江三峡之口,其与安康同处大巴山脉的南北二麓。魏晋南北朝期间,曾在魏兴郡下设置过北巫县。魏兴郡即今安康,说明历史上安康和西陵曾同属一个文化地理范畴。晋人常璩《华阳国志》云:“魏兴郡,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与荆州同。”女娲立治于中皇山之原(平利县女娲山),其遥相峙望者是西城伏羲山(今汉滨区),俗称皞皇山。女娲山与伏羲山之间,有条自南而北横贯而过的巴河(即今坝河),山水环绕,物产丰饶,远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并称自己是女娲、伏羲之后。在原始先民生活过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先后出土许多陶纺轮,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纺织,从而为嫘祖发明养蚕治丝提供了依据。是以古代典籍中有嫘祖之孙高阳(帝颛顼),在汉水两岸建立数十座螺祖蚕神庙的传说,可见四五千年前,嫘祖便受到人们的尊崇而进行祭拜。YAx安康新闻网

《天文图志》认为安康处于“舆鬼兼翼轸分野”。《兴安州志》引《旧志》云:“州属秦之南,分野应入井鬼兼翼轸之分野,以其属于秦楚之交也”。又引《广舆记》云:“兼舆鬼翼轸之分者,盖谓兴(安)属辽阔,先年隶楚隶蜀,纷更不一。如紫阳近蜀,则可以属舆鬼;白河近楚,则可以属翼轸”。意思是说,古代安康既可为楚,亦可为蜀,故在安康旬阳有蜀河地名。《说文》:“蜀,葵中蚕也”。古“蜀”是“蚕”的象形字;葵,就是桑。传说蜀始祖名蚕丛,说明蜀人善于饲蚕。古蜀人的一支,曾活动于汉水流域,已经成为专家们的共识。考古发掘又为这种认识提供了证据,紫阳县白马石遗址第二期文化遗存,学者们一致认为:“应与四川地区早期巴蜀文化相当,约在新石器时代后期至夏、商”,“属巴蜀文化这一大的考古学文化范畴”(陕南考古报告集·白马石遗址》。2001年,在汉滨区东路坝(巴)河胥姑垭发现了一块祭祀“蚕神”的画像砖, 这是安康古代祭祀蚕神的重要见证。画像砖从左至右是一个以“凤”(或说是华胥氏)为图腾的谱系,分别镌刻有人首蛇身的女娲;双手捧着春蚕于胸前的嫘祖;手摇纺轮捻丝的蚕丛;嫘祖身前是人面马首的“蚕马”,民间俗称“马头娘”。据干宝《搜神记》卷十四《太古蚕马记》云:上古时,有人远征,家惟一女与马。女思父,戏马曰:“汝能迎得吾父,吾将嫁汝”。马乃脱韁去。待父还。后马见女辄怒,父怪之,女具以答。父大怒,杀马曝其皮。女至皮所,忽蹷然卷女行。后于大树枝间得女及皮,尽化为蚕。既死,因名其树曰“桑”,丧也。此蚕桑之始也。对这一神话的产生,著名学人袁珂先生阐释说:“吾国蚕丝发明甚早,妇女又专其职任,宜存人群想象中,而以蚕之形态与养蚕妇女之形象相结合。”这也是后人将“蚕马”称为“马头娘”的缘故。正如清初诗人王士桢《蚕词》所咏:“青青桑叶影回塘,三月红蚕欲暖房。相约明朝南陌去,背人先祭马头娘。”YAx安康新闻网

res11_attpic_brief.jpgYAx安康新闻网

汉滨区发现的这块画像砖上的嫘祖、蚕丛、蚕马都是女娲之后,是不同地域不同蚕神神话的结合体,把他们放在一个画面上,乃是对泽被万世的蚕神表示尊崇。虽然三蚕神均为神话传说人物,但传说所反映出来的古老蚕桑历史则是可信的。说明远古之时,这里就有了蚕桑之事。 YAx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