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我们都知道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纸之上,意蕴与神韵俱佳。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让听者自己想象和思考。真正有分量的人,只讲有分量的话,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完全没有废话,话多了便是水。衣若素雅,能凸显你的脸庞;妆若素淡,能映衬出你的气质。人生需要留白。适当的留白,才能在理想与繁忙中划开界线,规划人生的空间,从而实现新的理想,让人生更为精彩。
留白是一种艺术,人生如文章,文章讲述的是人生,它赋予我们如诗般的遐想与宽容、伟大,它更赋予生命的永恒,似吹拂的春风,带走每个人心灵上的尘埃。人生需要留白,同样,文章也需要留白,留白让文字有了无尽的张力,给予我们无穷的想象,展现出朦胧而丰厚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欲言又止或言之不尽亦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文章留白”,留的不是毫无意义的“空白”,而是为了以“无”衬“有”,以突出那寥寥数笔的神韵,是为了让文章更加有劲道,留的也不是一无所有的“空白”,而是为了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发现诗意美感,以品味以无胜有的丰富内涵。
精彩的留白,是一些精彩的意犹未尽,有创意的欲言又止,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让读者有自由的想象空间,在阅读的过程中,用独到的看世界的眼光,构建自己的认知,构建一个自己的文学世界,把自己的心融入其中,徜徉于文字所赋予的空灵氛围中,让尘事渐行渐远,心灵在文字间驰骋,让作品和阅读者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留白,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功力。我们都知道写文章的基本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但是如果你按照这个顺序把所有事情填满的话,也就和菜市场的老婆婆们记的流水账一样了,索然无味。留白也并不是说完全空白,该有的必须有,比如标题是文章线索,表达作者情感和文章主题等,如果你不写就不完整了。所以留白这种功力非常人不及,需要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的留白就很精彩:“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以及“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都是成功运用了“留白”的手法。两者都说后人找不到渔人到过的桃源,给人们想象的空间,想象为何会找不到,桃花源到底是什么样子,这绝妙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呢?这是充满了美好的幻想的。
小说《红楼梦》最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元复始,又归于零。包含多少社会内涵和人生感慨!这样处理简直太深刻了,让人浮想联翩。这就是留白艺术,增加了神秘感和传奇性,让人们天马行空地想象结局。这种戛然而止而生的无穷意蕴,精彩又独特,意犹未尽,这便是留白艺术的魅力。皆因留白而生想象,因想象而丰富。
著名作家沈从文的《边城》始终也没有交代傩送有没有回来,结局模糊而悠远: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了。在掩卷之际,内心却充满了优美而感伤的希冀,盼着傩送的归来迎娶美丽的翠翠。正是这不写明才会让读者无限回味、无限思索,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我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讲过:文学是经营空白的艺术,营造空白与未定性的感性生成机制是作家的功力所在。巨大的宇宙有着丰富的世界,无边的世界,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能言说的。留白是充实作品生命力的一种美学追求,一部作品具有深长的意蕴,让人捉摸不透和回味无穷,并能够在不同时代给不同读者以新的启迪、新的感悟、新的洞见、新的精神满足,那么这部作品就会具有长久生命力。
■ 杜韦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