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中华茶苑拓荒牛——访著名茶文化专家、作家丁文
2018-10-19  来源:文化周末

res07_attpic_brief.jpgpLb安康新闻网

记者 梁真鹏pLb安康新闻网

今年七十有八的丁文先生出生于紫阳县洄水街,中等个儿,方脸,宽额,隆鼻,深邃睿智的目光隐在镜片后,漾着随和安详和深沉,给人以长者仪态,学者风范。pLb安康新闻网

pLb安康新闻网

丁文何许人也?他是作家、学者,准确的定位应该是“中华茶苑拓荒牛”,然而他进入文化圈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在安康文坛驰骋。pLb安康新闻网

丁文从不缺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执着。18岁那年,阙庭恕从安康师范学校毕业任安康县恒口中学教师,业余时间勤于笔耕,醉心于编织作家梦,此后十余年,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以笔名“丁文”踏上文学之路。小说《柜台》在《陕西日报》副刊发表;纪实小说《小葵花和她的战友》收入《金光灿灿的路》一书,成为那个时代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并被翻译成外文,还在中央广播电台改编播出;六场歌剧《赤脚医生》巡演数十场(次)。pLb安康新闻网

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焕发新春。丁文的新时代自此开始,他的文学创作之泉突然被凿开,文思如泉涌,数部书稿奔赴腕下,各类作品频频发表,连连获奖,无论是纯文学、通俗文学或地方文化研究,成绩都可圈可点。短篇小说《招工》一炮打响,刊登在省作协刊物《延河》杂志上,在安康文化界传为美谈,誉为“破天荒”。《维纳斯和胖罗汉》《文物出土》《爱情的天平》《现在可以登报》等一批短篇小说相继问世。小小说《悬念》入编四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年鉴》,《笑看人生》《丁文精短作品选》《夜半不速客》三部书陆续出版,数部传奇作品被拥有数以百万计读者的《故事会》刊载,丁文从而成为这个文学领域的佼佼者。两部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与读者见面,几件作品改编为电视剧、话剧、汉剧、川剧,进入影视圈和戏剧舞台。他的作品率真幽默、语言流畅、情节曲折、乡土气息厚重,充满正能量。pLb安康新闻网

pLb安康新闻网

他不“安分守己”,处处寻求挑战,时时在寻找未被开垦的“处女地”,跻身地域文化是他新的选择。1992年推出一部15万字的《安康文学史话》,对安康地区3000年的文学发展历史作了较系统而全面的介绍,让诸多尘封已久的古代地方作家和作品重新焕发光彩。一位通晓中国文学史的作家评价说:“为安康文学写史,发前人之所未发,为他人之所未为,足见其胆识和苦心。安康人民及其后世将永远记得并感谢著作者的功德。”省作协副主席张虹也在文章中推崇道:“丁文是我们安康文坛上的奇人。他所著《安康文学史话》,实际上已提示了安康文学的全部秘密。”pLb安康新闻网

为了对安康3000年的文学艺术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此后的两三年里,他自费跑西安上北京,泡图书馆、文博馆、方志馆,采访社会贤达,广泛搜集资料,最终遴选80万字精品,集选、注、译、析为一体,编撰了上下两册的《安康艺文大观》一书,著名诗人党永庵称其为“安康地方文化的万里长城”。2000年,他推出了图文并茂的大型画册《安康造型艺术》,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先生称赞丁文的工作“是在以个人微薄的力量和自己半生的年华,竭尽全力来校正中国文化一种久远的倾斜”,此书获当年全市“五个一”工程奖。此外,因工作之便,他阅读了大量的地方史料,编撰了10余万字的《安康县志·人物篇·艺文篇》,方志学家“为之艳羡”,评价甚高。pLb安康新闻网

丁文一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疏于应酬,潜心写作。他涉足多个创作领域,如知名报人李大斌所评价的那样:“先生可以说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从传统的文学到故事,从纯文学到边缘文学,而且,每一种题材上的东西,先生都能有自己所得,安康无人能出其右。又美学,又医道,又商道,又雕塑……”他真实的想法就是不计报酬、不求显达,只求为国家为地方做点实在的事,并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一个不安于现状不懈追求的人,一个视事业如生命的人,一头在文苑里不停开垦、耕耘的拓荒的牛,一个不欺世、不媚俗的学者型作家。”我市知名作家傅世存曾这样评价丁文。pLb安康新闻网

pLb安康新闻网

丁文总是钟情于被学者们冷落的学术园地,在世纪之交他移驾“中华茶苑”,将创新思维的犁铧插进了这片神秘的沃土。pLb安康新闻网

他的出生地紫阳县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茶叶种植史的古老茶区,又生在茶商之家,正如其所言,“骚动于母腹之时,我已饱闻了茶之芳香,呱呱坠地来到了茶的世界,此后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pLb安康新闻网

他认为茶的醇厚平和,足以让心性浮躁之人安稳下来。“十年浩劫”逆境中,是家乡的茶平衡了他的心境,使几近崩溃的心得以平静。因为茶,他在茶学研究的冷板凳上一坐就是二十几个年头,笔耕不休,时常是“案上卢仝碗,灯下陆羽经”,一步一步朝他既定的“文字一千万,付与后来人”的目标迈进。pLb安康新闻网

1992年秋,陕西旅游出版社资深编辑陈全力先生向他约稿写茶,他毫不含糊地应允道:“有感于国人知茶而不知茶道,知日本茶道声名远扬而不知中国茶道源远流长,我要撰写《中国茶道》一书,以正视听。”该书是用散文笔法写成的学术专著,先于同时代的学者以“中国茶道”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茶道的定义、历史、构成、流派,论述了茶艺的“四艺”、“三法”及与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的关系。 从古到今还是他第一个对茶道作系统的论述,创建了“中国茶道学”的学术框架,赢得海内外诸多学者和茶人的认同。pLb安康新闻网

中国茶学泰斗、安徽农大教授陈椽称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茶道专著,填补了茶学研究的一个空白”。主编《中国茶文化大系》的江苏省社科院余悦教授著文评论称该书“穿越了中国茶文化的旷野”,“以高屋建瓴的气势,尽力拓宽、拓深中国茶道的一些重要话题,努力从历史的沉积中精心提炼一切有益的东西,使其具有学术性价值和开创性意义”。此书被誉为中国茶道学的“经典之作”、“开山之作”,在复兴茶文化的上世纪90年代初颇为轰动。英国剑桥三一学院教授乔治·凯恩斯于1995年12月24日在写给安康市文联主席马建勋先生的信中说:“贵国学者丁文先生的《中国茶道》一书,是一部非常好的中国新茶经,我们十分喜欢,视它为最珍贵的礼物。中国是一个非常伟大、非常了不起的文明古国,丁文的《茶经》更为我们证实了这一认识。……请允许我们再一次感谢我们遥远的朋友丁文先生,并向他致以最真诚、最亲切地问候和谢意。”pLb安康新闻网

此后,他对“中国茶道”进行深层次的扩展研究,1999年底他出版了《茶乘》一书,丁文在书中精辟地指出:“中国茶道负载着儒、道、释三教文化的内涵,中国士子创立和发展了中国茶道并以茶道为心灵的宗教。”全书以36万字的篇幅,旁征博引,详细论述了茶道与宗教的关系、茶道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及三教茶道美学,将茶道学的研究提升到更高层次。我们可以从此后见于报端、杂志、互联网的文章和专著中见证《茶乘》巨大的学术影响。pLb安康新闻网

丁文做学问一贯以勤奋严谨著称,而且喜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将目光落在古代的长安、古代的大唐,1997年完成了中国茶史断代研究的力作《大唐茶文化》。这部书以唐代大文化为背景详论大唐茶文化的方方面面,展现唐代茶文化的气象和神韵,综论大唐茶人的价值取向和唐茶道的形成、流派及文化特征,揭示大唐茶文化内在的发展机制。该书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茶学泰斗王泽农教授说:“这是一部引导读者领略中华茶文化神韵而登高远眺的佳作,是大唐茶学理论实践的总结,读此书可汲取知识营养并拓宽知识视野。”pLb安康新闻网

2001年,丁文出版了区域性茶文化专书17万字的《紫阳问茶》,他构建了“紫阳茶文化”学术研究的框架,对紫阳茶史、茶道、茶艺、茶文、茶经济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部书的面世大大提高了紫阳茶的知名度,有利于培养紫阳茶的消费群体和提升紫阳的茶产业。pLb安康新闻网

不安分的丁文又涉足乏人问津的“陆学”。他认为,研究茶文化,就不能不研究著《茶经》的陆羽。他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并“以一个小说家的感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写出了48万字的传记小说《陆羽大传》,2003年4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史称的“盛唐气象”为文化背景,在尊重历史、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的大前提下,运用想像和推理,演绎陆羽一生的经历,塑造了他出身寒微而志在高远的胸襟,褊躁任性而又守信义、重然诺、善诙谐的鲜明个性,一个半儒半僧、半官半民、亦庄亦谐、才华横溢、执着于事业的古代士子形象跃然于纸上。pLb安康新闻网

两年后,作者将《陆羽大传》改编为52集电视连续剧《茶神情史》。2005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丁文25万字的《茶魂》,是《陆羽大传》的姊妹篇,这是一部研究陆羽的纯学术著作,围绕陆羽一生的经历,分身世、游历、隐居、友情、茶具、茶艺、品水、事业等9章,引经据典,夹叙夹议,这是第一部完整的最具规模的“陆学”研究专著,展示了丁文研究陆羽的最新成果。pLb安康新闻网

为了陕西茶产业的振兴,他又着手“陕西茶文化、茶产业”的研究,在时任陕西省副省长王寿森先生和省供销总社的大力支持下,和茶叶专家程良斌合作完成了这一课题研究,出版了“陕西茶叶丛书”一套三本,他主撰《陕西茶史》《陕西茶文化》,一个省的茶文化有如此系统的研究成果全国似无第二家。因此陕西茶文化专家奚斌锋评价他,“在陕西茶文化的研究中,丁文老先生就像一座山,难以逾越”。pLb安康新闻网

2011年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永茂和陕西茶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下,丁文先生推出了独创性的茶文化巨著《中华茶典》,该书约150万字,图约200幅,全书十三篇、53章、231节。内容包括茶之源、茶之史、茶之传、茶之道、茶之祖、茶之艺、茶之饮、茶之俗、茶之业,以及茶与健康、茶与宗教、茶与士子、茶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洋洋大观。根据饮茶文化雅俗共赏的特质,作者对茶道文化之“形而上”及“形而下”两方面皆有较全面、较系统地论述。全国和地方、古代和现代的茶文化皆纳入研究范围,视野开阔,而着力点是中国茶道、大唐茶文化以及陆羽及其《茶经》的研究。对中国传统茶道文化有挖掘、归纳、继承,对当代茶学家的观点有所吸纳,作者还自立一家之言。《中华茶典》以其观点的新颖独到、资料的丰富翔实、内容的博大精深、文字的流畅清新、学术的严谨扎实,以及篇幅的巨大规模,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专著之一。pLb安康新闻网

丁文二十余年里奉献给中国茶人的是一个完整的“茶文化系列”,这个系列还包括合作出版的《唐代茶诗》和未出版的或编或著的专书《茶艺师第一读本——茶艺师答客问》《大唐茶事》《丁文茶学论文集》《丁文话千古茶事》《雅士茶情》《愚斋茶话》《茶散文集》《茶医汇通》《茶与健康》《文人与茶》《山南茶诗》《长安茶诗》《丁文话陕茶文化》《丁文论紫阳茶文化》《绿茶百问》等大约20余种,多数挂在互联网上奉献给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不打算公开出版了。pLb安康新闻网

丁文耗时26年凭一己之力独自完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工程。湖北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欧阳勋撰文说:“难能可贵的是大多是原创性的学术专著,每一部作品都凝聚了作者精心研究茶学的丰硕成果”,如今“提起丁文先生,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坛,当是无人不知的一位著名的茶文化专家及作家”。欧阳勋曾署名西江居士写了一篇《丁文颂》,诗云:“十年五部书,贡献颇特殊。一自《茶道》始,茶著如滚珠。《大唐茶文化》,史料囊深襦。《紫阳问茶》里,乡人尽悦愉。新作《陆羽传》,心路越崎岖。洋洋成大观,传世誉璞瑜。”pLb安康新闻网

pLb安康新闻网

年逾花甲后,丁文感觉到时不我待,更加拼命地写作,以日均1000字的速度笔耕不辍,与此同时还不忘种好文学和地方文化研究的“自留地”,十几篇颇有影响的大散文,具商业写作性质的若干部涉及旅游、佛教、国学、茶学的专书、关于巴文化研究的若干论文等等,就是这一时期的“副产品”。pLb安康新闻网

据不完全统计,他从文半个多世纪实际撰写和编辑的文字超过1800万字,其中包括已出版的个人专著和商业写作、网文作品等共约60余部,论文和散文数百篇,如此强劲的文化生产力、如此丰厚的写作量在全陕西作家群体中也很少见。pLb安康新闻网

丁文先生在茶文化研究、文学创作和地方文化研究三大领域里的贡献,和他所获得的社会名誉和经济效益很不相称,原因是什么呢?这让我们记起他出版第一本茶书时,一位社科院的所长得悉他是在基层文化馆工作时,感慨他是“在金字塔下做学问的人”,意思是在宝塔下纵燃起一堆熊熊大火,也很难辐射全国,因为不具备平台的优势和区域的优势。所以这位视野开阔的大教授也是三年后方见其书方闻其名。南昌社科院副院长、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称世纪之交一大批文化人参与茶文化研究是“丁文现象”,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一文化现象自然荣耀。大隐于茶,大隐于市,他是粹然学者,只晓得埋头研究学问,不求其他。有人说他是“紫阳的大茶树”,有人说他是“陕西茶文化界不可逾越的一座大山”,有人说他是“中国茶道学的开山人”,还有“茶学究”“金州鬼才”“高产作家”“茶学大儒”之类的赞誉,而他只想做一片小小的茶叶……虽然他做人高蹈而行事低调,有一点却显而易见:他用一部部专著、一篇篇学术论文作砖头,奠定了他在中国茶学界的学术地位,这位生活在“秦巴腹地、轻易不出山”的“寒士”(肖云儒语)以丰硕的学术成果获得广泛的认可。pLb安康新闻网

安康籍词作家李慈印也曾被丁文的精神和业绩所感动,用“老牛”的具象形容他,歌词曰:“未曾见驾辕的好马上坡往后退,红缨长鞭不用甩,他虎虎扬神威;只曾见磨坊间老牛背负千斤索,虽然蒙布罩双眼,他照样往前推! 攀不尽的万仞山,轮轮又回回; 烧不尽的灯捻子,明月为我醉。攥紧拳头铮铮响,何畏心儿碎, 捂住流血伤口口,九死不悔!”pLb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