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平
对称是一个基本的美学原则。任何事物违背了这一原则,都会对其审美效果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维纳斯的断臂是一种残缺之美,可它与对称性并不矛盾。试想,如果断臂不断,那只手臂又该怎样处置呢?只有让它断了,才能充分显示女性的线条,也才能充分使这个线条简约化,并使这个线条成为唯一的核心视点。否则,那个手臂可能就会严重影响身体的曲线展示,让人产生视觉障碍。如果维纳斯的一侧腰际被手臂挡住视线,那么就直接破坏了腰际的对称美。其实小说也是一样,它的文本结构是非常强调对称意义的。小说的对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章节标题的对称。这是中国传统小说的基本技法,《三国》《水浒》《红楼梦》莫不如此。这些小说的标题首先呈现出对称的美感,并可以从标题上可知本章节的基本内容。这种技法一直保持到晚清时候,但现在依然有不少小说恪守着传统的路子,比如有本《章回小说》的杂志就是这样的。这种小说看起来很规矩,强调了小说的叙事功能。
章节之间的对称。主要章节之间的对称是表现在篇幅上,长度要大体相当。这是因小说由话本演化而来,话本在讲说时,说书人不能今天讲一个小时,明天讲两个小时,而是基本保持一个近似的长度,就跟学校的课时一样。要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地方正好下课铃声响起。现代小说在章节中基本上延续了古典小说的这个传统,让章节之间保持一个相对平衡。广播电台在进行小说连播时,报刊在进行小说连载时,因为要定时定量,依然保持着这个平衡。而且在连接点上要有一段简单的故事重复提示,以便使读者或听众唤醒记忆,保持故事的连续性。
人物角色与文学书写的对称性。小说中的人物是有主次之分的。什么样的角色,占多大的篇幅,占多大的比重,是有讲究的。主要人物,该多写必须多写。次要人物,该少写必须少写。比如《红楼梦》,贾宝玉是主角,可能许多场合都要涉及他。而刘姥姥是配角,她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主角服务的,只能点到为止。假如刘姥姥的篇幅过大,这个角色的位置就会上升,就会影响文章原有的平衡。这就是角色与书写的对称。在西方文学中,主要人物出场时,与之相关的环境都要做一番细致的描述,强调人物的生存背景,这也是一种对称方式。
人物活动与人物性格的对称。这个问题涉及到小说的技术层面。小说的叙述是在提供人物活动信息,也是在提供故事信息,这些信息都必须是与人物的性格息息相关的,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对称。人物性格、事件、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决定了故事的基本走向。这就是说,人物的所作所为,必须符合人物的基本特点,包括个性、生活环境等等。如果说人物活动与人物性格不一致,那么人物就会虚假,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