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强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圆满结束。77年来,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文献,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启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新纪元,直接奠定了几十年来文艺工作的主基调,催生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其中的核心论断是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它确立的人民群众对于文艺的多重意义,历久弥新。在新时代重温这份重要文献,要求我们始终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抒写和讴歌人民的生动实践和伟大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艺的系列论述,与77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并且进行了重要的发展和丰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篇讲话是承前启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文献。他在讲话中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随后他在十九大报告中论述社会主义文艺时说:“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伟大创造……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现在,我国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伟大创造。新时代如何加强现实题材创作,让更多反映现实社会的作品为群众服务,以对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的生动抒写鼓舞人、启迪人,是作家在新时代义不容辞的担当。
要聚焦新时代的总体现实。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或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然而作家们要关注的现实,不能仅仅是个人的现实,不能只是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而应是人民群众波澜壮阔的实践。作家应认识到自身生活的有限性,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现实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创作素材,建立起创作个体与时代、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努力增强从总体上把握现实的能力,辩证地艺术地呈现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揭示出生活的规律与本质。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同样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作家不能想当然地以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做人民的学生,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学习,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讲好中国故事。
创作要给人以希望、启迪和力量。任何时代和社会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有主流也有支流,有光明也有黑暗。生活中并非到处都是莺歌燕舞、花团锦簇,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还存在一些丑恶现象。对这些现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要站在时代和人民的立场上,用充满正能量的文学作品来温暖人、鼓舞人、教育人、启迪人。我曾写过《中国之痛》等批判性报告文学,也曾写过《路在脚上》等歌颂性报告文学,这些作品都反映的是比较重大的现实题材。我们应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创作放到广阔的历史时空之中,在深远的现实历史背景中审视创作的价值和意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提供正能量,为人民奉献更多的优秀现实题材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