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杜氏家规传家长
2019-06-14  来源:本站原创

杜文涛Rz7安康新闻网

家族有着血脉相融的传承。父辈迁自汉南玉泉,祖先徙自巴山山南南江,溯源湖北麻城孝感,再溯可寻至长安京兆一脉,与岚皋杜氏有着同源之渊。Rz7安康新闻网

同源有着天然自来的亲近。认识岚皋杜氏人,便有着恬适的言语恬静的交往。2015年秋一个周末,天气安好,我为搜集整理岚皋清代大脚才女杜继燕传记史料,编纂地方文化专著,邀约县医院退休医生、杜氏后裔杜承华至化鲤老街和十里沟杜氏老宅现场甄采考索。在鬓发星白的长者杜大军家里,我首次见到了用红绸包裹珍藏的同治戊辰岁镌梓的《杜氏家乘》和光绪丁未年成书的《杜氏支谱》。家谱木版刻印,繁体竖排,细绳装订,纸张泛黄,古色古香。谱牒明晰了然,有着考古与实证的朴素与真实,像叶片水分蒸发后余下的凸凹有致的脉络,坚硬得不容置疑。百年典籍,卷册晦暗,而字字神气俱足,过目不忘。我小心翼翼地查找过杜继燕的记载后,我看到了《杜氏阖族公议齐家条规十则》,顷刻间我便被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比喻、深邃的智慧、华美的文字吸引住了。我用手机拍下了家规的内容,在电脑上完成了简体字并断句文稿的最初转换。Rz7安康新闻网

家风是社会风尚的基础。家庭有温暖也有约束,是最小的权力组织。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一理,忠孝同源,家文化筑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结缘杜氏家规后,我整理形成的文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受到了纪委系统的倾力推介。2017年2月28日,由省纪委、市纪委、县委、县人民政府、县纪委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陕西岚皋杜氏:正德树人 防患未萌》在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中播出,杜氏家规走到了全国人民的面前。随同播出的还有电视附片《双丰桥禁赌碑》《大脚才女杜继燕》。Rz7安康新闻网

杜氏家规专题片播出后有了热烈的反响,先是媒体报道,再是考察参观,继之学习座谈。县上建了杜氏家风馆,接待外来的参观学习者。《岚皋杜氏家规》便是此时应广大学习者之愿结集出版的,我应约做了书稿文字的统稿工作。时逾年余,因索书者众多,原书几无,恰逢“岚皋历史文化丛书”结集,欣喜誉列,实为幸事。借再版之机,新添了近来凝结的相关篇章,按规制添加了书首书尾文字,以合持书人阅读习惯。Rz7安康新闻网

冠着杜氏的姓,编纂着杜氏的书,总叹谓着杜氏祖先深处的绵长厚处的宽敞。整理杜氏家规之初,我陪同岚皋杜氏后裔寻根问祖,远行监利县茶壶垸通江湖南岸。时过境迁,数百年过去,乡邑变,途未知,人不识,音相异,但两卷老谱相见,如同两水交汇,两处人顿黏一处,不同的乡音说着同脉的话,其情融融,如同身侧绵绸温润的湖水。通江湖湖水汤汤,浩渺无际,湖水来自长江,又还回长江,像远行的杜氏族系,再远的路程,再旷的时间,根系总是相连相通的,远行的脚步总会去勾绊先祖的足迹。Rz7安康新闻网

通江湖之行让我有了寻找自己根脉的急迫。谱牒失毁,碑碣遁迹,凭着族人们辈辈沿袭的口辞,在巴山南侧的白杨沟里,我寻找到了相吻的契合地,捧读到了相合的宗族志。我没有谱书引见,只凭着远走的诚笃,我得到了族人回归的温热。祖先匍匐过的地方,尽管自己并没有住过,尽管她置在时间深处,躲在故纸小楷里,但露头时总会让人稍作痉挛,难捺静止。看到那段让我心悸的文字后,我抬头望了望四野,那时秧苗刚刚莳田,地畔菜蔬着花,田埂蝴蝶翻飞,山坡草木修茂,大地一派盎然,最是一年好时节。那是人间四月天,那是川北一个美丽的地方!Rz7安康新闻网

驱车走中原,我朝觐过杜甫出生的窑洞,觏面过石壕村杜甫夜宿的土窟,谒拜过杜甫最后的归寂地。踏步少陵原,在一片玉米地里,我探寻过杜牧的墓冢。那窑洞深邃,那土窟壁厚,那坟茔高大,那墓地上的玉米秆壮而端直,那玉米地旁生着的一棵硕大的核桃树,枝上绿叶肥厚,青果累累。Rz7安康新闻网

“杜”本为“木土”复沓,地上长树,树不离土,木土合文,是以为杜。木生于土,滋润雨露,枝繁叶茂,参天大树。土和于木,桃红柳绿,生木成林,春光长驻。Rz7安康新闻网

我的书房在岚水绕弯的肖家坝一栋六层小楼顶层上,晒台上有雀鸟鸣啭。循着鸟形,我看见了方家垭山坡上那蔚然绛红的栾树林。我有些诧愕,时未深秋,树梢怎如此殷红?我走进树林,原来那是绾结的串串籽荚,先是橘黄,随之深红,果熟时便呈褐黄色了。原来乔木这么美!Rz7安康新闻网

看着屋外美的景致,听着晒台鸟的浅唱,写着这篇书尾的文字。我的笔下如满窗的秋阳,红色的树荚,遍山的明黄。Rz7安康新闻网

我很感激上帝让我做了杜氏的子孙,感谢让我做了我父母的儿子,做了我妻子的丈夫,做了我儿子的父亲,做了我家人的家人,做了我同事的同事,做了我朋友的朋友。Rz7安康新闻网

做为后记,理应要说感谢的话。会说感谢的人是懂得感恩的人,是有福报的人。面临系统厚实的杜氏家规,最需要感谢的人应是一百五十年前“仲秋月上浣谷旦”聚坐一起商议条规和动笔拟文的人。是他们为我们杜氏,为我们岚皋留下了一部厚重的人文遗产。Rz7安康新闻网

“仲秋月上浣谷旦”,那是农历八月的上旬,那个时节稻谷正黄,桂花正香。祈愿这稻谷、桂花的芳香弥长亘古吧!Rz7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