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术学院 唐浦萌
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长安画派”,也诞生了赵望云、石鲁、刘文西等领一代风骚的画家;而今,陕西省美协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等,又与时俱进,在艺术创作和设计方面走出一条尊重传统、融汇中西的路径,扛起了新时期长安画派的旗帜。
郭线庐先生在当今时尚圈属于“高富帅”的网红,“高”是个子高、水平高、境界高,年过六旬身材没有佝偻也没有大肚腩,步态轻盈,充满了学者的儒雅、画者的灵性、艺术家的气质。
“富”是学富五车,郭线庐先生既注重对中西方艺术史的研究,又在创作和教学的实践中加以运用,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他的水墨花鸟有自己独特的郭氏绘画语言,画面恬淡清新,处处散发出文人画的清高与骨气;既区别于清明朱聋的简约与素墨,也区别于齐白石的勾勒线条与穿插关系。郭先生的画画面干净、构图严谨,画面内容既不张扬,也不是大红大绿一味媚俗,郭先生的水墨花鸟有着装置艺术和设计透视的影子,在线条构图上画面上有设计感,画面既讲究色彩浓淡,更注重形式美。对水墨的运用已达到绘画极致,花蕾、花朵有油画水彩的影子,荷叶力透低背干湿浓淡分明,将水墨艺术表现到极致,郭先生的花鸟画在中国书画市场已经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帅”是气质的“帅”。郭线庐先生性格儒雅、为人随和、嗓音不高却透出磁性,既是一位大画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像完美的徐悲鸿先生一样,将油画引入中国,水墨画马却又别具风格,同时又完美的为中国近现代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
郭线庐先生重视给学生传授艺术技巧,传承艺术历史,更重视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要求大家关注一线的普通群众,描绘基层生活,让普通人成为时代英雄,成为全民族砥砺前进的精神航标。郭先生在西安美院工作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把西安美院的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和老师都喜欢他,背后都纷纷夸郭先生帅!
作为一个美院的普通学生,我对郭线庐院长充满敬仰之情,在一些会议和展览活动中,领略过院长的迷人风采。今年7月,借着去陕南参加“三下乡”活动,怀着忐忑的心情,我终于见到了院长的真容。院长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和蔼可亲,但骨子里透出庄重和威严,随行的院长夫人说话特别温柔,没有一点院长夫人架子,他们对陕南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活动十分关心,大力支持。同年8月安康美术馆开馆、古西城文化园开园仪式和“丝路源点·幸福安康”安康美术馆首届美术书法作品展同时举行,郭线庐发表致辞。他说,近年来,陕南三市艺术家孜孜追求、不断耕耘、勇于探索,取得了可喜的艺术成就,安康美术馆的落成及启动,是陕南艺术家的一次集中亮相,也是对安康人民幸福生活的文化性展示,标志着安康市美术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也昭示着陕南美术创作聚合力正在逐渐形成,希望陕南艺术家们牢记责任与担当,深深扎根于人民,用笔墨绘就时代风貌、展现大美安康。
郭线庐院长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也将艺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他的陕南之行,必将促进陕西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艺术、品味艺术……
近距离接触郭线庐先生之后,我更加喜欢他的传奇人生和非凡的艺术成就。他是地道的陕西人,在西安美院学习成长,一步步成为陕西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并曾经进入英国奥斯特大学艺术与设计院做访问学者,在这期间,系统学习了西方的艺术、设计文化,所以才有了国际化的艺术视野,极为开阔的思想境界。访问结束后,他继续在自己的专业方向钻研,取得优秀的成绩。他的宣传画《信息,开发人类智力的契机》获得了第六届全国美展金牌奖,宣传画《耗干用尽》获得了第七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宣传画《开启新世纪网络之门》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银牌奖,宣传画《我不是商品》获得了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还设计、发行了《西安城墙》特种邮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纪念邮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邮品、首日封《上海世博会 500 天》纪念邮品,《全国政协 60 年纪念》特种邮票,数不胜数。2017 年主编《教学档案》一书荣获“中国最美的书”奖,他的艺术成果不胜枚举。中国画《春满人间》被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馆永久收藏,2019 年获西安市委、西安市政府授予他第二届“西安之星”(教育领域)荣誉称号,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系列宣传海报被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广泛刊登转载。
郭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内涵已深入骨髓。他自幼对国画、书法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很高的兴趣,正如他所说,“中国书法的分间步白以及中国绘画的水墨生发,对我的设计无不启迪,正因为有了早年对书法和绘画的学习,在设计的过程中自己总会别有一番情思,设计出的作品也就别有一番情调!”在学习了西方的文化后,郭先生回国后继续着他由西到东的“转型”之路,他敢于打破社会固有的设计观念,将中国传统元素和西方现代设计相融合,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从传统艺术审美角度方向创作出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作品;自此之后,郭先生的作品受中国传统的影响越来越深。
其中,《风摇荷花听雨声》这幅国画作品令我记忆尤深,画面尺寸为 180×96 厘米,整幅画采用写意手法,虚实相生,荷叶由近及远,由实到虚,画面色调以黑白为主,简约又包容万物,墨色浓淡有致,笔法干脆利落,含蓄中带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张力,构图饱满,几片荷叶占据了画面的主要部分,在荷叶群中不时穿插几朵荷花、莲藕,荷叶的轮廓从前至后,由清晰至模糊,营造了一种水汽氤氲感,荷花随风摆动,远处的荷叶似乎和水面浑然融为一体的画面,荷花与水色天光互为衬托,灵动生机,画家将荷花人格化,以荷言志,赞赏荷花在雨中傲然挺立的高洁风骨,怜惜荷花饱受风雨的摧残,以此为画面精神支点,物我合一,从自然界植物的角度感受世间百态,看着这幅画,仿佛置身烟雨迷离,以游人眼光静静观赏荷花摇曳之姿,在水墨流动中,体味传统审美意象之气脉,感受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淡泊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