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陕南地方剧种的奇葩——紫阳民歌剧六十年巡礼
2020-09-25  来源:本站原创

叶松成Jdt安康新闻网

紫阳民歌剧诞生于1959年,如果以这个时间为基点,从那时到现在,民歌剧风雨兼程,已经拥有了六十年的履历。六十年是人生的一个甲子,而在漫长的时光中,一个甲子的长度,实在是短暂的。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它的价值却已完全突破了物质所呈现的具象,它的精神高度让距离无法丈量。Jdt安康新闻网

紫阳民歌剧的萌芽,其实早在建国前期和建国后期的一段时间,就已经出现了某种端倪。1959年,是民歌剧诞生成熟的标志,但这个时限的界定,只是相对的,或者说从这个时段以后,民歌剧作为一个新型剧种才真正被确立下来。但民歌剧的衍变,不是一蹴而成的,其中的过程我们不能抹去。据史料记载:1941年紫阳芭蕉口中学,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学生,曾自编、自导、自演民歌短剧《刮地皮》,揭露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对人民的盘剥,号召劳苦大众团结起来与之斗争。1950年至1958年,紫阳县文化馆宣传队、学校及各地的业余剧团,先后用民歌小调排演《抓壮丁》《斗地主》《抗美援朝》《送公粮》《捉菩萨》等短剧,这些短剧皆简单、粗朴,情节自由、随意,属于早期民歌剧的胚胎。嗣后,县汉剧团在乡镇巡演中,积极搜集整理民歌小调,并填上新词,多次登台演唱,这种清新活泼的艺术形式,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民歌对唱、民歌连曲、民歌小调,总体上看,形式构成还是单一的,基本上没有情节的勾连和铺展,更谈不上完整的叙事,但它为民歌剧这种新型剧种的诞生,做了可贵的探索和艺术铺垫。Jdt安康新闻网

民歌剧的发轫之作,产生于五十年代末,即1959年3月,当时为了给庆祝建国十周年和安康地区首届专业剧团汇演两项活动献上一份厚礼,紫阳县汉剧团在团长陈定余的带领下,由黄群众执笔编剧、导演兼音乐设计,组织艺人李玉成、钟玉凤、舒群儒、王大佩及音乐工作者项楚乔等,开始紫阳民歌剧的试创工作。“对于紫阳来说,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前人没有做过。在此之前,有过一些带有一定小情调节目的民歌小演唱,或是一种启示。作者首先面临一个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黄群众想到了当地民间传说故事,其中一个关于赌博的故事让他产生兴趣,但写来写去,总觉戏剧性不够,后在《今古奇观》中读到一篇《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给了他灵感上的触动,于是便借鉴其情节着笔编写……剧情写赌博成性又吸毒成瘾好吃懒做的王二、刁氏夫妇,在兄长王大多年离家经商之时,欲将亲嫂梁氏出卖转嫁,以获取财物,满足其赌、毒之需。其嫂梁氏窥破二人歹毒算计,于歹徒抢人当夜,将刁氏灌醉,以刁氏作为替身,让王二落了个自作自受、自食苦果的下场,而梁氏终于夫妻团圆。”(张宣强:《<嫁嫂>漫谈》,《安康文学》(戏曲专号),2013/夏,第18——19页。)《嫁嫂》试创成功,1959年5月,参加安康地区首届专业剧团会演,一时震惊地方戏剧舞台。1960年3月,《嫁嫂》代表地区参加全省会演,受到观众广泛好评,省广播电台还播放了录音。此后,省人民政府正式将紫阳民歌剧列入陕西地方剧种之一,并载入《中国戏曲曲艺大词典志》。民歌剧《嫁嫂》创作、演出的成功,轰动了十里八乡。一年内,剧团在紫阳巡回演出200余场,受到山区群众的青睐和喜爱。不少区、乡业余剧团竞相排演。当时全县流传“剧团创新戏,紫阳民歌剧”、“听说演《嫁嫂》,放下碗就跑”的赞颂俗语。此剧后来又流传到邻省、邻县,影响依然很大。Jdt安康新闻网

1983年,紫阳民歌剧列入《中国戏曲剧种表》,至此,紫阳民歌剧以剧种的形式被确定下来,而作为民歌剧发轫之作的《嫁嫂》,其经典性,在洋洋大观的紫阳民歌剧中,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Jdt安康新闻网

《嫁嫂》之后,紫阳民歌剧的创作、演出蔚然成风。从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期,全县产生的剧目约82个,真正搬上舞台的就有24个。当然《嫁嫂》之后产生的一部分民歌剧(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如《绿海红心》《芭蕉夜雨》《春到茶山》《木匠迎亲》《红松林》等,这些民歌剧,除形式上效仿《嫁嫂》外,其内容相对单一,尤其是人物脸谱化严重,民歌与剧情的结合显得生硬,作品多是应时应景之作。而“文革”十年,紫阳的民歌剧创作虽然没有完全停滞,但受政治高压和政治环境的威慑和影响,民歌剧创作基本上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权力,剧情的模式化、矛盾冲突的虚假性成为一种难以摆脱的桎梏。Jdt安康新闻网

1979年7月,诗人兼剧作家张宣强创作出民歌剧《牧羊恋歌》,这应该是紫阳民歌剧创作的一个新起点。作者后来回顾说:“1979年初,为迎接安康地区及陕西省群众文艺汇演,领导布置给我任务:创作一出紫阳民歌剧。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文艺工作者都有一种‘松绑’的轻松感,我亦有心‘表现’一下,虽然对戏剧不在行,却也欣然接受了任务。构思时意欲在题材方面有所突破,写爱情。当时,文坛被‘四人帮’极左文艺路线禁锢十年,爱情题材仍然是一个相对敏感的禁区。怎样写?我想到了童年时看过的《小放牛》《打猪草》等一些传统小戏,皆为男女青年载歌载舞说说唱唱于劳作中表现生活情趣和懵懂的爱情,朴素、单纯,没有复杂的情节及矛盾冲突,却好看好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张宣强《我的两部紫阳民歌——创作回顾》)”Jdt安康新闻网

《牧羊恋歌》虽是一出民歌小戏,但它是“文革”结束以后,紫阳民歌剧获得创作新生的开始。它吸收了《嫁嫂》的创作特色,形式上更加灵活,音乐处理上更加民歌化,也就是说作者对民歌的吸纳、运用更加具有匠心。这幕民歌剧与“文革”时期的民歌剧相比,可以说实现了质的飞跃。首先没有程式化、模式化的痕迹,它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其次是剧情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郁。民歌所营造的音乐感突出;第三人物勾连紧密,悬念制造合乎剧情发展,台词对白干净明快,植入的民歌唱段,自然而又贴切,起到了丰富人物个性的目的。作为诗人兼剧作家的张宣强,多年来一直从事民歌的研究和新民歌创作,因此,他深蕴民歌的妙处,在如何使用和发挥民歌的作用上,他一直有自己内在的感悟和心得。《牧羊恋歌》歌词轻盈、欢快,语言极富诗意,看似信手拈来,实是艺术妙手得之的结果。Jdt安康新闻网

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到会致辞。他在致辞中明确指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自身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艺事业,提高文艺水平。衙门作风必须抛弃,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领域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在中央这一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紫阳的文艺工作者,或创作、或复演了不少民歌剧,虽然影响不大,但在民歌剧的探索和实践上发挥了积极作用。1984年,张宣强创作民歌剧《三请吹鼓手》,这是继《牧羊恋歌》之后的又一佳作。同年底,参加地区小戏调演,获创作三等奖、演出二等奖。1990年12月,汉剧团复排获奖剧目《三请吹鼓手》参加陕西省青年演员小戏调演,获7个奖项。Jdt安康新闻网

张宣强的民歌剧构架很小,无论是剧情、语言,乃至人物,都走的是轻灵的路子,他是研究民歌的专家,对于民歌他知之甚深。因此,在构思剧情的时候,民歌的嵌入一直是服务于剧情的。剧情的完成,其实民歌的创作也随之完成,这里面绝没有硬性的塞入。他创作的民歌剧虽属短剧、小剧,但雅致而又干净,小调与山歌,互为穿插,各呈其妙,而语言,很少使用生僻的俗语、土语,他追求的是语言的自身的通俗性,在明白晓畅中,蕴含一种绵柔的诗意之美。Jdt安康新闻网

时间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紫阳民歌剧的发展虽然处在盘桓、渐进的阶段,但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更加成熟的表现,这一时期,产生的民歌剧目有20余个,其中有6个剧目在省、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刘继鹏2002年5月创作完成《茶山情》,2003年获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剧本奖;张宣强2007年创作《有女为安》,同年获陕西省计生主题会演一等奖;2010年创作《荷塘清风》,获全省纪检系统一等奖。此外,金存的《一孝千金》(2017)、蒋演的《闹热村的热闹事》(2018)、余卫的《清明已煮紫阳茶》(2019)等作品均在创作上有所突破。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民歌剧《茶山情》和《闹热村的热闹事》两个剧作,这两个剧作成功实现了民歌剧向重大题材的过度,它使单一剧情的民歌剧,在架构上获得重新安排:一是容量增大、内涵增强。人物的塑造趋于多元,人物情感波折与矛盾交织更加复杂;二是对现实的揭示直指当下生活,而剧本的喜剧感则被严肃的、抒情式的情感所取代。由此,紫阳民歌剧进入正剧统领的时代。Jdt安康新闻网

《茶山情》首先完成了民歌剧向重大题材过度的破冰之旅。2001年春至2002年5月,刘继鹏从构思到完成写作,花了将近一年半时间,终于完成了《茶山情》这一凝聚着自己心血和泪水的用情之作。从2003年起,紫阳县为将剧本搬上舞台,一直不竭地努力,然而,因财力上的原因,一次次搁置下来。直到2013年,县委、县政府郑重决定投资排演这部尘封十年的剧作,并落实宣传部负责主抓剧作运行中的相关事宜。由于间隔了十年,剧本与当下的现实环境有了隔膜,必须做一些调整和改动,基调和原则是:不伤筋动骨,即主线条不动、主要人物不动,其它的支脉可以做一些艺术上的加工和处理,让剧本与当下的环境、生活相对应,不至于有距离感和陌生感。剧本的改编由著名导演、编剧徐小强负责,参加改编的人员有著名诗人兼剧作家张宣强、剧作家余卫等。2013年底,《茶山情》排练完成,首演时,邀请散居在全国各地当年修建襄渝铁路的学兵连战士前来观看,这些曾经的翩翩少年,如今多已是花甲老人。感人的剧情,缭绕的山歌,把他们带到了过去——那个艰难却又纯情的如火如荼的岁月,很多人热泪长流,百感交集……Jdt安康新闻网

《茶山情》讴歌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紫阳的新变化、新面貌,故事聚焦在茶山上,写了以茶姑为代表的新时代的农民,为了使家乡早日富裕起来,倾心投入茶叶产业,憧憬着在市场上打出紫阳茶的影响。怀着这样的希望,茶姑决定和深圳商人合作,共同开发紫阳茶。无巧不成书,而前来投资的商人恰恰就是当年来紫阳修建襄渝铁路的学兵连战士常连春,即茶姑的旧时恋人。剧情主线和辅线交织,故事起伏跌宕,悬念设置扣人心弦,改作在原作的基础上有了某种深化,舞台效果明显,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整台演出高潮迭起,观众多次报以热烈掌声。Jdt安康新闻网

2018年,青年剧作家蒋演编创的紫阳民歌剧《闹热村的热闹事》,应该说与刘继鹏的《茶山情》具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是一部大题材,大构架的作品,也是很难把握的一个作品。《闹热村的热闹事》不是闭门造车之作,它的艺术灵感来源于当下本真的乡村生活,因此,它对题材的挖掘、筛选、确定,都有自己深刻的及其理性的认知。《闹热村的热闹事》直接取材于紫阳县双安镇的闹热村,这是作品的根基所在,它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它的切入点或者说聚焦点,新颖而独到,抓住了当下农村中最突出的矛盾,并围绕这个矛盾,进行艺术化的人性解读,作者找到了开启情感之门和思想之门的钥匙。准确的立意,高远的视角,使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增厚、增强。《闹热村的热闹事》是安康市精心打造的一台戏,2018年底,西安首演获得成功,观演的很多专家给予了这部作品充分的肯定。Jdt安康新闻网

紫阳民歌剧从1959年第一个剧目《嫁嫂》诞生算起,已经走过了六十年,六十年在时间的长河中虽然不足一瞬,然而,就一个剧种的确立到逐渐成熟,过程却是缓慢的,它犹如破茧化蝶,必须具备内因和外因的诸多条件。翩跹不只是翻飞的姿态,更是一种文化气象的呈现。六十年来,紫阳的文艺工作者共创作民歌剧剧目(包括原创作品)达110余部,搬上舞台的剧目约70余部,其中在省、市产生重要影响的剧目有6部(《嫁嫂》《牧羊恋歌》《三请吹鼓手》《茶山情》《闹热村的热闹事》《清明已煮紫阳茶》)。作为一个地方小剧种,能取得如此成绩,也足以让人慰怀了。紫阳民歌剧作为一个剧种的存在,本土化是它的立身之本、生命之源,抛开了本土这一基础,它就断绝了给养。紫阳民歌剧要与民歌同发展、同提携、同生存,这种依附关系,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割裂的。紧跟时代,贴近生活;歌颂正义,鞭笞丑恶,紫阳民歌剧六十年来一直秉承着这一原则,这是创作的方向和坐标,是蓬勃壮大的持久动力。 Jdt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