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难以割舍的情结——我和我的《安康日报》
2021-01-29  来源:本站原创

□ 李渔村TFT安康新闻网

虽然我已记不清什么时候结识《安康日报》的,但“安”字的草书写法,我是模仿《安康日报》报头来练习的。读小学的我,并不认识草书的“安”,在得到老师教导后,我便仔细端详《安康日报》四个大字,先用手指比划再用铅笔和钢笔反复模仿练习一笔安的写法,起先有点儿歪歪斜斜,很快就笔顺流畅而一气呵成了。TFT安康新闻网

在西安读大学时,每每看到校园报栏里琳琅满目的报纸总会驻足浏览。《新民晚报》《羊城晚报》《今晚报》《西安晚报》等等,自那时起便养成了浏览报纸的习惯。我想故乡安康要是也有一份《金州晚报》那该多好!那时的我年少轻狂,甚至萌生过要写信给地区文化局领导的念头,好像创办一份报纸就跟我们系里办一份油印的简报那么简单。随着自己阅历的加深,知道办好一份报纸是多么的不易啊!好在《安康日报》经过扩版,现已形成一报五刊且有数字报纸和微信公众号的大格局,也足以安慰一下我年少的冲动。TFT安康新闻网

作为一位略识之乎的文化人,工作之余浏览《安康日报》成为我几十年来难以舍弃的习惯。无论是副刊“瀛湖”里的散文诗歌,还是后来《科教周刊》和《文化周末》里的师生习作及文化小品文,总是倍感亲切,总是认真拜读、细细品味。TFT安康新闻网

报纸的副刊在我看来就是报纸文化底蕴的生动体现,甚至可以说它是一份报纸文化品位的象征。《安康日报》的瀛湖副刊在众多的报纸副刊中也是很有特点的。一是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很多文字质朴冲淡,叙写本土的山川大地和故乡人物,读来倍感亲切自然;二是精准雅致的文化定位。发表的众多作品体现了编者立足安康,放眼全国的办刊宗旨。从“瀛湖”走出的很多作家,其作品也是反响强烈,十分耐读的。其中李春平老师的小说,李小洛老师的诗歌,黄开林、吴昌勇、梁真鹏等老师的散文本人关注较多。希望安康能有更多的作家从这里翻越秦岭走向全国。三是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每每读到副刊推送的文字,总能让人感受到秦巴子民对这块大地的挚爱,还有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浓浓的乡情。TFT安康新闻网

我很喜欢副刊里的“百姓茶坊”,里面的文字既贴近时代又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实际,读后也让人受益匪浅。步入社会后,常常回想大学时光。于是我萌生了写“同窗系列”记人散文的想法,并非常鲁莽地拨通了瀛湖副刊编辑李亚明女士的电话,她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但苦于后来琐事缠身,涂鸦了数篇之后难以为继,这个愿望也就如此搁浅了。TFT安康新闻网

《安康日报》之于我可谓亦师亦友,风雨同舟。一直以来,我把《安康日报》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不仅可以倾诉,也可以倾听,这是一个学习的园地,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一方面经常翻阅纸质报纸,再就是上网浏览数字报纸,关注公众微信号。偶然也有心血来潮之时,给报纸投投稿。虽然文字拙劣,思想性不强屡遭退稿,但我依然保持着对文化安康这一特殊载体的关注和热爱。有时自己涂鸦的数篇短文得到编辑的首肯并发表。1995年,习作《便条回忆》在“瀛湖”版发表,给了我很大鼓舞。2004年,习作《怀念听风斋》在“瀛湖”发表后,娄学斌老师以《心灵交响风雨声》为题予以评论,更让我感动不已。后来又陆续发了《多彩山城》等豆腐块文章。2017年由《安康日报》发起的“生态安康”春联征集活动,我撰写的春联荣获“最佳春联”,获得了千元奖金及荣誉证书。TFT安康新闻网

光阴荏苒,岁序更迭。社会在变,思想在变,我们阅读报纸的方式也在改变。报纸的编辑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我对《安康日报》的那份情感却始终不渝。那份未了情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日益浓厚,这种情结难以割舍,因为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特殊情感,饱含着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念和祝福。 TFT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