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慧君
当时间从并不宽大的指缝间悄然溜走,站在岁月的中点,人生的枝头不管是硕果累累,还是萧瑟荒凉,我们都已褪去了年少的青涩,收敛了锋芒,变得现实和务实起来。曾经的万丈豪情,心比天高的志向,以及小女人的情怀和情趣,早已被人间烟火熏染一空。唯一庆幸的是,对书的钟爱,特别是传统的纸质书,一如既往,情有独钟。
我自小爱读书,可生活在那个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年代,读书,简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奢侈事。记得那时,班上有同学拿那种图文并茂的黑白色“小人书”,像《平原枪声》《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为了能饱眼福,我拼命巴结讨好有小人书的同学,帮他们做值日、写作业,可以说,人家让干啥就干啥,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我做梦都想拥有一本“小人书。”我和姐姐们不管谁借到书,都是你看了我看,看完后共同分享讨论。有时等不住,就几颗脑袋凑在一起共同看。那通过各种方式四处搜罗来的“小人书”,便成了我灰色童年里难得的一丝色彩。
记得大队部曾成立了一个文化室,一间房子象征性地摆了几本小说和十来本破破烂烂的小人书,显得有些空旷。即使这不多的书籍,对我依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只要有时间,我就往那里跑。有些书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看。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文化最为繁荣时期,各种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遍地林立。当时印象最深、影响较大的刊物有《当代》《十月》《人民文学》等,上面刊载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像路遥的《人生》、柯云路的《新星》《夜与昼》、王蒙的《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尽管那时学习繁重枯燥,压力很大,但经不住这些“闲书”的诱惑,经常背着父母和老师,挤时间偷看。一方面调节了我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我的课外知识,歪打正着弥补了课内知识的欠缺,提升了阅读理解的能力,成绩自然提高。
尤其是《人生》,对我影响非常大,可以说,《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那时年幼,离爱情很遥远,也不懂得爱情,没有太多地去疼惜刘巧珍,也没更多的精力去指责高加林,只是觉得美好的爱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如此的不堪一击,毕竟生存才是头等重要大事。我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高加林身上,当看到高加林极力想跳出农门改变命运,却兜兜转转、起起伏伏,最终又回到黄土地时,我唏嘘不已。他是千千万万农村知识青年的缩影,他的命运牵动着无数有志农村青年。我清楚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的艰难,尤其像我这样从小体弱多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饱受冷眼的女孩,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若回到农村,以后的路远比高加林艰辛得多,我必须吸取高加林的教训,一定要努力读书,考出去,不再重蹈高加林的覆辙。因为信念的强有力支撑,我成为村子里第一个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人。
上中专后,课程比较轻松,课余时间,我白天泡在学校图书馆,晚上在宿舍秉烛夜读世界名著,以期把曾经荒废的光阴补回来。因为赶时髦,了解了佛洛依德、尼采,也读了《毛泽东选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大量红色书籍。除了小说、历史人物传记,也喜欢散文诗歌,尤其是《辽宁青年》《读者》《青年文摘》上面的一些文章,我工工整整地抄在精美的硬皮本上。四年下来,摘抄了几大本,直到现在还保存着,也保留着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因为阅读量大,积累的知识比较广泛,每逢重大节日,学校组织的各种知识竞赛,我都会有幸代表班级参加,并取得荣誉。也因为阅读量大,写作能力日渐提高,有幸被班主任老师推荐到校广播室任编辑。
毕业分配到偏远山区,读书成了排遣失落、孤寂,与外面世界交流的最好方式。因为喜欢诗词,我把它抄在纸上,空闲的时候拿出来诵读,积累了不少。后来成家有了小孩,每天都会给孩子读书,从小耳濡目染,孩子也养成了读书的兴趣。后来长大,自己能独立看书了,我们常常是人手一本,各读各的互不打扰,但这使得我们有了共同话题,在闲谈中,会交流一些读书心得,增强了母女感情。因为从小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孩子爱上了读书,因而求学路上顺风顺水。
现在,我又带领我的学生一起阅读。每周三早自习集中诵读经典诗词,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学生自由阅读喜爱的书籍,每两周进行一次阅读交流。从此,我和学生一起泛舟书海,在书海里驻足、流连,咀嚼、体会,吟诵、品味。从《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到《草房子》《查理九世》,从《城南旧事》《西游记》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一起阅读、批注、做读书笔记,感受杨红樱笔下马小跳的聪明、调皮,欣赏曹文轩给我们描绘的唯美的江南风光和纯真的爱,随林海音在夕阳西下看缓缓经过的驼队、缓缓流逝的岁月,让吴承恩带我们周游世界,看孙悟空如何七十二变、降妖除魔,海伦·凯乐教我们热爱生活、和困难作斗争。
缘于对阅读的热爱,我致力于阅读推广,多次在校内、校外、家庭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活动,如八一组织“八一建军节·热血铸军魂”,让学生了解安康的历史;假期开展“我悦读 我快乐”“读书伴我成长 知识改变命运”的亲子阅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国庆节举办“歌颂祖国”为主题的师生共读活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今年疫情期间,我充分发挥我的特长,线上宣传“居家阅读”,由安康电视台宣传报道,并推送到陕西学习强国平台,安康市图书馆作为典型先进案例上报给陕西省文广旅游厅。
现在,阅读、写作成了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热爱读书,才会有一篇篇文章见诸报刊,才会有散文集《青春如花》和即将出版的《寒橘柚》。
书读多了,视野自然开阔,由内而外散发出自信的气质。想问题、看问题会更客观理智,遇事内心从容淡定,不会慌乱无措。特别是女性,除了提升自己的气质和品味外,更能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家务和俗世中不迷失自我、流于俗气,特别是对下一代潜移默化的影响,意义更为深远。
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阅读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