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悠悠汉剧情
2021-02-05  来源:本站原创

□石晓红Lnr安康新闻网

由于受父辈的影响,我从小就成了忠实的戏迷,十一二岁时曾幻想着有一天能和父亲一样进入剧团当一名演员,可上天并没有眷顾我,现实里的自己根本就没有唱戏的天赋,尽管父亲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和耐心教我拉二胡、唱汉剧,可无论怎样我就是入不了门,后来就干脆放弃了。虽然未能如愿选择唱戏这个行业,但我对汉剧的那份热爱仍痴心不改。Lnr安康新闻网

那时候,演戏的剧场在旬阳县老城城隍庙,父亲在台下乐队里拉主弦,每晚有演出时,我都会端着小板凳跟在父亲身后到剧场去看戏,父亲将我安置在台下一个不影响观众出入的过道边坐定。当一阵锣鼓梆子响过之后,演员们个个精神十足,依次粉墨登场,戏就正式开演了。我坐在那里全神贯注的随着台上演员的喜怒哀乐变换着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看到那些苦情戏时我便哭的稀里哗啦,而安静的剧场里观众不时发出阵阵抽泣声。每每那时,我就想到大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而我,何尝不就是那个认真的傻子!而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悲苦。Lnr安康新闻网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卷席筒》《铡美案》《黄天荡》等传统剧目,让人百看不厌,百看不倦。由于住在剧团院子里,每场戏从排练到正式演出我都不会错过一个瞬间,那时我正在上初一,当英语单词背的枯燥了,我就悄悄趴在门缝里偷看院子里练功的演员,他们压腿、弯腰、翻筋斗、甩水袖、吊嗓子.....有时候看到那些耍花枪的煞是精彩,我就忍不住走出屋子,站在阳台上大饱眼福。时间久了,每场大戏的主要情节我在心里已经记得滚瓜烂熟,可每次演出我依然会看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我最喜欢的还是观看彩排的时候,彩排和正式演出时一模一样,演员们化好妆,穿上演出服,认认真真从头演到尾,其卖力程度绝不亚于正式演出,不同的就是台下几乎没有多少观众,还有就是演出结束后导演会对每个演员进行品头论足,哪个眼神不到位,哪个动作不规范,哪个唱词不准确,演员们听得认真,改正的及时,往往针对自己身上某一问题练到深更半夜,眼睛熬红了,嗓子嘶哑了,腿脚酸痛了,可他们谁也不会叫一声苦累!Lnr安康新闻网

那时旬阳汉剧团的演出红红火火,年演出数百场,演员的足迹遍布全县各个角落,同时还赴省城及周边市县演出,广受欢迎和好评。而剧团院子里每天出出进进的都是从舞台上卸过妆走下来的叔叔阿姨们,那时候他们大抵就是四五十岁模样,无论男女老少个个相貌周正,能文能武,我一直对他们怀着敬仰之心,可不知怎地,每次遇见他们我总是莫名地感到紧张害怕,怯生生地不敢走动,而那些叔叔阿姨们总会随手给我塞点糖果、饼干之类的零食,那一刻,舞台上那个冷面包公、花脸奸臣的面孔荡然无存,他们如此亲切,让我一点也不觉着害怕,原来看似神秘的演员也是普通的人啊!后来,因机构改革,旬阳汉剧团解体,剧场没有了,演员们也被分流到了不同的单位,汉剧昔日的辉煌永远留在了父亲和他的同事们难以割舍的记忆里。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情境下,不变的唯有父亲对汉剧艺术的追求,幸运的是父亲被分配在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辅导、戏曲音乐创作和主弦伴奏等工作,他积极开办乐器培训班,编印打击乐教材,并为一些曲艺节目作曲、伴奏,辅导社区及乡镇文化站开展文艺活动,让艺术的火种照亮城乡。Lnr安康新闻网

我喜欢汉剧,是因为父亲一辈子从事汉剧事业。如今,父亲已年满88岁高龄,他从十六岁起就开始学唱汉剧并登台表演,与汉剧结缘已经72年。作为安康市汉调二黄代表性传承人,父亲对汉剧艺术的钟爱坚如磐石,他不仅热爱汉剧音乐,重要的是他关注汉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更关心汉剧事业的命运。最近一个时期,父亲由于脚部通风,无法下地活动,他不能走出去教授学员,也不能登台唱戏,一向乐观开朗的父亲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然而当他接到汉剧学徒和票友们打来电话,聊起汉剧、聊起乐谱知识时,他的声音分外高亢,精神分外振奋,他总会在电话这头滔滔不绝的将汉剧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那些求教者们,让他们好好学习,好好传唱,将汉剧这个传统戏曲艺术传承发展下去。Lnr安康新闻网

作为女儿,我一直觉得自己身上有着父亲的影子。我和父亲一样都从事着群众文化工作,我喜欢看书写作听音乐,而父亲则喜欢写乐谱拉二胡唱汉剧。我和父亲都遭遇过诸多挫折和失败,他在十年浩劫中吃尽苦头,而我在生活中历经艰辛,但共同的是我和父亲在逆境中都保持着一种隐忍,坚持着一种刚毅,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唱汉剧是父亲一生的追求,而听汉剧则是我一生的爱好! Lnr安康新闻网

 Lnr安康新闻网

(责编:王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