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慧君
玩灯和吃汤圆是元宵节最重要的习俗。小时候我玩过采莲船、竹马,但印象最深的是七八岁那年元宵节玩高台芯子。
高台芯子是一门综合性民间艺术,它集戏剧、彩绘、扎糊于一体,通过人物的造型、服饰来表现故事,营造出令人无限遐想的戏剧效果。恒口五里一带是单台芯子,一般是两个演员,下妆是男孩,上妆是女孩。对女孩的挑选很严格,不但高矮有严格的要求,还要胆大、五官精致。所以看起来女孩很多,但经过层层筛选,符合要求的就寥寥无几了。村子里的女孩以能上高台芯子为荣。
那年正月十一下午,我正在院子里打秋千,隔壁的表叔老远就急慌慌地喊我:“慧君,快下来跟我走,下店子那里正在找玩芯子的演员呢,人多得很,去迟了就没机会了。”我一听,赶紧下来向表叔跑去。我知道我们大队有两台芯子,也就是只能选两个女孩,但谁都想去。一路上我特别担心,怕人选已定,没了我的事。表叔走得很快,我几乎是跟在后边小跑,但还不停催表叔快点。
到了那里,屋子里挤满了人。表叔径直带我爬木梯上阁楼,向负责人介绍我胆大、机灵,绝对没问题。刚好那人我喊外爷,是我们村请来导演那年芯子的戏的,我知道小孩认识大人,大人未必知道小孩,我立马向外爷打招呼,然后又自报家门,他们看我果然灵性,就选中了我。
一般芯子从正月十三四开始,十六结束。那几天,我每天早早起来,简单吃几口不带汤水的饭,就去化妆。因为妆容是按戏剧化的,所以耗费时间比较长,加上不是专业人员,有时边化边商量,化好后,开始装芯子。单台芯子其实就是一张八仙桌上焊接一根铁柱,铁柱中上段有一块固定的小木板,裸露部分的铁柱早已用花花绿绿的布条缠着。我脚踩在踏脚板上面,铁柱的顶端刚好到我胸口处,既安全又舒服。然后用一匹白布从我的脚踝开始一圈一圈往上缠。别看这个简单,它可是个技术活,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紧了血流不畅,松了不安全,松紧全凭经验。最后再穿上外面的戏服,观众看着,就是一个身材颀长、一只小脚站在铁柱上,一只脚高高抬起的娉婷少女。
我在锣鼓家什声和鞭炮声中被大人抬着,从大同街游到五里街。站在上面,看着下面乌泱泱的人群跟前跟后,感觉自己就是彼时戏中那个貌若天仙、万人仰慕的公主,心里满是幸福和自豪。我早已忘了寒冷、饥渴和一直担心的上厕所问题。
可能因为正在长身体的男孩饿得更快,可能因为男孩更贪吃,也可能那时好吃的东西太少,总之,正月十五那天,我下妆的那个男孩没有听从“少吃饭、尽量不喝水”的告诫,那天早上吃了汤圆,又因为赶时间,汤圆还差点火候,下午肚子不舒服。男孩记住了不能上厕所,就谁也没说,拼命忍着,希望能坚持到结束回家。终是没忍住,拉在裤子上。后来还是抬芯子的人闻到臭味,又看他神色不对,问他后他才说的。我们那台芯子只好提前返回。我极为沮丧,心里不停地埋怨他。大约他更沮丧,更懊恼,更羞愧!
又是一年元宵节,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元,但我还是喜欢那些民间传统文化,特别是高台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