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兴辉
我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派遣到安康从教。那个时候,由于消息不是很畅,加之自己一直是从学校到学校,对安康在什么地方都一无所知,更不要说别的,所以当大学的分配方案确定自己被安排到安康工作时,很是茫然无措,也很苦闷。
于是,好心的学长告诉我:不妨到大学图书馆查一查。到了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给我推荐了《安康日报》。通过阅读,我大概知道了安康的一些情况。之后,经过长时间的乘车,以及好心人的帮助,我终于来到了所分配的原安康第二师范学校。
安康第二师范学校位于安康城西七里沟,这是一个连乡镇也不是的地方。那年月,人们的文化生活本身就不丰富,再有学校的地理位置所限,自己又没有什么亲戚熟人可走访,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里经常无所事事,很是烦闷。这时,阅读学校橱窗里的《安康日报》,就成了自己的一大爱好。通过阅读《安康日报》,既可以了解安康的时事新闻、风土人情,增强对安康的认识,也可以消磨时间,聊以自慰。
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通过阅读《安康日报》,自己又得到了许多工作方面的帮助。《安康日报》为我提供了许多基层县、乡、校的信息资源,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谋划与准备、工作效果预测与评价方面,提前有了考虑。
特别是1997年,学校安排我参加当时的安康地委、行署部署的脱贫攻坚与支教工作,驻守紫阳县蒿坪镇龙岩村一年。由于是首次参加大规模的、高要求的全区脱贫攻坚与支教工作,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的经验,从《安康日报》学习就成了第一选择。《安康日报》的工作宣传、政策解读,为我们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工作任务,理清工作思路,制订工作计划,夯实工作措施,都给予了非常及时而有益的指导。那一年,我们的脱贫攻坚与教育扶贫工作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得到安康地委、行署的肯定,《安康日报》的陪伴功不可没。
进入新世纪,《安康日报》在教学科研、管理能力提高方面使我受益匪浅。随着时间的推移,见识的增广,认识的积累,我尝试写一些文章,并打算向报刊、杂志投稿,其目的一是服务于学校工作,二是总结、推广自己行之有效的做法与思考。但是,又担心笔力不足,不能达到刊用要求。于是,就冒昧找到当时《安康日报》的编辑李大斌。他很是诚恳地与我交流,介绍《安康日报》的办报宗旨、用稿要求,还对我的初稿进行点评,使我很受启发。
后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撰写的消息通讯、教研与工作感悟,陆续被《安康日报》刊用。经过在《安康日报》登载文章,自己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也有了极大锻炼,科研实力显著提升,之后又约有10多篇论文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还出版了自己的专著。
我曾受聘担任全市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有许多的培训课程素材、线索借鉴了《安康日报》上面的资源,讲课效果良好,参训人员认为很接地气。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如今我年近花甲,到安康工作已过34年。现在,每每看到《安康日报》,再回望自己走过的路,就有一股温情在心头。值此《安康日报》70周年诞辰之际,特别地道一声:“《安康日报》,生日快乐,衷心感谢你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