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快乐的西院
2021-04-13  来源:本站原创

□ 王永堂 /口述 谢可芝 /记录EDC安康新闻网

当时的安康卫校学校大礼堂靠西边,我们称其为“西院”,是原铁道兵修建的简易平房。后西安市三院从旬阳迁往安康,名称改为安康地区二院(地区中医院的前身)就位于此。1980年二院迁往新址(巴山东路),旧址西院就改为卫校教职工的家属院。EDC安康新闻网

我是1974年7月大学毕业的,也是第一位来安康卫校的工农兵大学生。1975年7月才陆续有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来的曾老师,西安体育学院来的杨老师,西安医学院来的黄老师和李老师等。从1975年至1979年来卫校的老师大多数是从西安医学院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他们也是学校教学的主力军,大部分是教学骨干,且大多数都住在西院里。EDC安康新闻网

我所住的地方是两排对面的平房,住有十几位教职工,大多数是年轻教师,也大多就在西院结婚生子。那个年代学校条件很简陋,每个教师都住在一间半的平房里。我家客人来得多,后来向学校申请了两间平房,坐北朝南,门前种了一大株芭蕉树,后院还有一块小菜地。中午吃饭的时候,大伙儿拿着碗蹲在院子里吃饭,吃的是酸菜就苞谷糊豆。那时候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平常大家的房门总是敞开着。如哪天谁家改善一下生活,大伙都会去打牙祭。我这人爱朋友又爱热闹。每逢过年过节,就会邀三约五,在家里炒几个小菜,喝点小酒,热闹一番,岂不快哉!那个年代喝的是一块二角钱的洞庭白酒,抽的是九分钱的羊群烟。当时我们一个月的工资是35元钱,等工资发下来,首先到粮店把粮油买回来,再作其它安排。那个年代物资紧缺,买布凭布票,买糖凭糖票,买烟凭烟票,买酒凭酒票,买肉凭肉票。到了春节前,连买猪下水也要凭票,生活上的基本物资都要票。虽然物资匮乏,但大家在一块相处得其乐融融。EDC安康新闻网

最有趣的事是那一年夏天,天气很炎热,晚上睡觉时把窗户大大地开着。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夜已很深了,人们已进入梦乡。突然,住在靠院墙边的一位年轻人,大声喊道:“有贼翻院墙,捉贼啊!”院子里的年轻人不约而同翻起床,拿起木棒就去追赶,一边还大声喊:“抓贼!抓贼!”。吓得小偷闻风丧胆,屁滚尿流,往香溪洞方向逃跑了。大伙回到院子里,乐得笑哈哈。一位年轻人说:“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今天咱们月下追小偷!快哉!快哉!”那些年小偷很多,小偷进门主要是谋财,不是害命。当人们熟睡以后,小偷就溜进来把别人装在衣服口袋的钱偷走了。第二天主人醒来,发现衣服口袋被翻了个遍,大门完好无损。EDC安康新闻网

那个年代最艰难的事是解决做饭的燃料问题。安康城区居民都靠烧石炭做饭。学校领导为了解决教职工的燃料问题,安排学校大卡车,每年为每位教职工拉一车石炭。但石炭要到紫阳蒿坪炭洞去拉,一车炭十七八块钱,能烧一年。一天,司机给我拉炭,为了能多拉点炭,我跟着车一块去了。我还买了两包金丝猴烟,人们称“猴儿烟”,一包烟三角七分钱。早上八点出发,走恒紫路,颠颠簸簸三个多小时,才来到炭洞口。我把两包烟分别给了两位装炭的师傅,果然多拉了两筐石炭。在返回的路上,当汽车开到张岭梁上时,一只轮胎爆了,司机急着换轮胎,一直折腾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卫校。那时没有任何通讯设备,我只能干着急!我爱人在家把晚饭做好,一直等着,见我们迟迟没有返回,心急如焚,急得在家里团团转。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啊!那个年代的生活有多不易,为了生计,只是为了多拉两筐石炭。“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的苦乐年华……”EDC安康新闻网

我和爱人在西院住了好几年。1983年“7.31”水灾后,由于道路狭窄,人员拥挤,疏散通道不畅通。安康地区行政公署决定将卫校的大门至安中的院墙打通,直达新城。打通的这条路命名为育才路。从此卫校一分为二,分为南院和北院。西院平房拆除,改造为操场。多少年过去了,曾经在西院居住过的人们和西院便成了永远的记忆,永远的怀念。 (系列之十四) EDC安康新闻网

(责编:王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