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曦
4月8日,仲春时节,凤凰山中,明月寺旁,百年银杏树下,黄墙灰瓦相互映衬,一座名为南山云见的老院子里,一场名为“春山新雨”的六人书法小品展如期展出。
这是一次书法展,也是一次春日雅集。一时佳客云来,会于恒口示范区凤凰山麓。山峦环抱,绿树新芽;凭轩放眼,云生风从;临流洗耳,天籁奏合。文人墨客游目骋怀之余,挥翰临池、笔饱墨酣,研习道艺、畅叙幽情,实为春山胜事。
“春山新雨”化用王维诗句,取此名符合时节,也与南山云见的王维诗意相辅相成,更是与本次展出的作者及作品均有某种契合。本次参加展出的6位书法家为杜勤印、刘自文、毛文凯、程楼贤、吴纯宝、成欢,6人分别为上世纪“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四个年代生人,有4人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另2人虽非中书协会员,但在省内外成绩显著。6人作品的艺术水准、技艺均有出处,积淀深厚,可追可考,有传统又不束缚于传统,汲古开新求变,意为“新雨”。传承是中华文化延续的基本规则,作为艺术者,传承尤为重要,只有如此方能走得更久更远。“春山不老,新雨传承”,本次展览意就在此。
观摩了参展作品后,艺术家们围绕着“书法、文化与乡村旅游”主题进行了认真研讨。6位参展书法家先交流了创作心得,他们一致认为小品虽小,但却是对创作功力的大考验,他们都以极其慎重负责的态度,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有些内容创作10余次才选出一张作品参展。通过参加本次展览,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过程。
市美协副主席申小荣认为展览作品很有美的冲击力,真诚合作、坦诚交流的学术氛围也应发扬光大,艺术家在这样美好的时代,应该坚持奉献,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美的力量。著名画家陈荣临说:“第一次看小品展,启发很大。6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的面貌,而且老中青结合,跨越4个年代组成了一个阶梯队伍,让我们看到了安康书法的传承发展,这样一支优秀的队伍会带动更多的书法爱好者,推动安康书法向前发展。”
“书法与现代生活”的话题也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书法家刘自文说:“以前书法和乡村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农家都会贴对联、挂中堂,现在都是贴印刷品。在工业化时代,书法怎样影响大众?这就要求书法与民间结合、与外界相通。这次展览就是书法生活化的一个尝试,每天来南山云见的外来游客很多,多多少少都能受到书法美的感染,通过乡村旅游的桥梁,使书法对乡村文化建设起到点滴作用。”书法家程楼贤、吴纯宝认为:“书法要走入现代生活,应该具备现代审美意识。传统流行的四条屏、八尺等大幅作品,已经不适合在现代家居空间悬挂,而小品的点缀能使墙面有更多留白,给观赏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提高了整体上的审美格调。”
“安康很多书法家都有乡村生活经历,都有深厚的乡村情结,书法艺术也从田园自然中吸取了很多营养。书法来自乡村,书法也需要回归乡村。南山云见之所以深受游客青睐,不仅有美景美食,还在于它把书画文化很好地体现在了这个小院落的布局中,南山云见的发展壮大说明了游客对这里文化氛围的认可,也证明书法回归乡村是可行的。”安康日报社副总编璩勇说,“书法还要回馈乡村,乡村振兴最终要体现在文化上,文化也是乡村的神采所在。艺术家应该主动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叫响我们的品牌,促推新民风提质升级。”
市政协副主席、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吴大康总结说:“参展的6位书法家是安康书法界的代表,他们的作品经过千锤百炼,本次参展作品都是用心之作。南山云见作为乡村旅游的目的地,搭建了一个书法与旅游相结合的平台,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共赢。与全国知名旅游胜地相比较,安康自然风光不具备独特优势,乡村文化的介入是发展旅游的有益尝试,书法作品经过包装打造也可以成为特色旅游产品。希望南山云见继续丰富旅游元素,注重宣传策略,成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范本。”
相携下山时,已是暮色温柔,回望处草木依依。文友王晓群随口漫吟——南山云见惹多情,雨洗青峦煮翠茗。文友相逢今又醉,横枝只有暮鸦鸣。众人相和,咏而归。
杜勤印 作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成 欢 作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教师)
程楼贤 作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吴纯宝 作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刘自文 作
(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民盟陕西书画院理事)
毛文凯 作
(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紫阳书法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