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大河中学 李用梅
外婆在暗无天日的严冬蜗行摸索,把希望播撒在初春的大地上;母亲在百草萌动的初春破茧成蝶,挣扎着走出困境看到万物复苏;我在风和日丽的暖春坚定信仰,誓如春风化雨般润泽祖国的花朵。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旧社会。新中国的春风吹去阴霾,给人民带来了希望。在这近百年的时光里,我家三代女性用自己的命运,见证着大时代的变迁,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什么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严冬
1928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国民党开始二次北伐。同一年里,在陕西南部的一个小山沟里,一名女婴呱呱坠地了。三民主义思想被重重大山阻隔,孙中山下达的缠足令也没能到达这里。哭泣着的女婴,不知道她的降临并没有给这个家带来喜悦,愁眉苦脸的父母正在盘算着几岁给她裹脚,要裹得多小才能让她顺利成为财主家的童养媳。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女孩9岁了,迈着4岁就被层层布条阻碍了生长的小脚,随着父亲到了财主家,成为一名童养媳。她用自己的一辈子给家里换回了几十斤粮食,混着野菜够家人吃上几个月了。
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这一年女婴12岁了,她的公公已去世,她带着小自己几个月的丈夫独立生活。她需要照顾自己的丈夫,让他继续无忧无虑地上学;她需要打理分给丈夫的土地,用以支撑两人的生活;她需要随时面对婆婆无缘由的责骂,不能辩驳。每天颤巍巍地踩着板凳在灶台前做饭,只有灶台知道她流过多少泪。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女孩16岁,没有体会过童年的无忧无虑,也没有体会过少女时期的天真浪漫,人生毫无预兆地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她,成为了一名母亲,女儿出生了。生活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同,一切还是靠自己摸索着来,就像当初自己摸索着做饭一样,现在需要摸索着学习喂养孩子。丈夫去了县城读书,一个月回来一次,婆婆偶尔来看看孙女,骂一句赔钱货。好在多了一个小生命陪着自己,从此生活中除了眼泪,还多了呀呀学语的小生命带来的欢乐和希望。
1948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开始了,可是这个小山沟依然是那么的闭塞落后。20岁的母亲每天需要面对的还是名目繁多的税收、猝不及防的匪患、防不胜防的兵祸。但生活里也不是没有好消息的,比如女儿4岁,能帮上自己了。丈夫阻止了婆婆给女儿裹小脚的行为,自己又怀孕了。这一次她希望能生一个儿子,这样婆婆就能少骂自己几句。生活眼看着有了希望,可是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年代里,命运又怎么会善待她呢?丈夫被拉了壮丁的消息传回来,她来不及悲伤,婆婆和大伯子就以20斤粮食的“嫁妆”,把她“嫁”给了路过的货郎。从此耕种了8年的土地,刚刚翻新过的房屋,承载过无数眼泪的灶台,喂养了几个月的猪崽,都和自己无关了。新丈夫的货担里一头挑着20斤粮食,一头坐着自己4岁的女儿,手上拉着裹小脚大肚子的自己,从天没亮走到天黑,翻过两面大山,来到了新家。这个家里什么都没有,连可以耕种的土地都没有。但很快,走村串户的新丈夫给她换回来一辆织布机,从此她的生活开始围着织布机转,并在织布机前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女儿。
1950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家里有了土地,生活又有了盼头。她生下了第三个女儿,可是她来不及抚摸女儿的小脸,重男轻女的丈夫就把三女儿丢进了厕所。好在此时已经是新中国了,不再是那个皇权不下县的旧社会,愚昧的丈夫被村干部狠狠批判了。就这样,她得以保全自己的第四个女儿,并在后面的十几年里养育了自己的四个儿子。
时间来到了2004年,她的8个儿女,7个都健康平安地长大了,她的孙辈上了大学,见识到她一辈子都想象不到的世界。她的后辈们有的成了边防军人,有的成了工人,有的成了人民教师,在新中国的各行各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66岁这年,她安详地闭上了眼睛,走完了她饱经风霜、含辛茹苦的一生。
(二)初春
1953年,一名女婴降生了。虽然因为性别,她没有受到优待,家人没有用欢喜来迎接她,但是还没有来得及睁眼看看这个世界的姐姐和村干部的普法监督,都为她换来了生存的机会。村干部第一时间送来了一包红糖、一篮子鸡蛋,让父亲终于愿意正眼看她。后来的几十年里,她常感叹:“如果不是新社会,我早被扔进厕所了。”
1962年,9岁的她每天要送接大弟上学,可是她自己却不被允许去学校,因为她是女孩,而且家里的二弟需要她照顾。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她每天把大弟送进教室后偷偷在外面偷听几分钟,然后一路小跑回家,家里还有1岁的二弟需要照顾。
1969年,刚满16岁的她,却面临着人生的又一个苦难——父亲去世了。那个虽然会打骂她,却也会用有限的物资做出各种美味食物的父亲,那个闲暇时会给她讲各种神奇故事的父亲,那个会给她换来各种新奇物品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年仅16岁的她陪着母亲,抚养着12岁、8岁、4岁和几个月大的四个弟弟。少年丧父,背后再无依靠。
1976年,这一年的中国发生了太多的事情。23岁的她,带着两岁的大儿子和肚里的小儿子,为一家人盖了一所大房子,从此头上有了遮挡。这一年村里开始引进良种,在大家都犹豫不定的时候,她带头换上新种子。认不了几个字的她只认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不是新社会,我早被扔进厕所了。我相信共产党,我愿意跟着党走。”新种子带来大丰收,粮食产量逐年攀升,从此一家人再无饥馑之苦。
1989年,新中国成立40周年,她的小女儿出生了。她暗暗下定决心,要供养她读书上大学,不让她步自己的后尘,要结束这祖祖辈辈女性不识字的悲剧。
(三)暖春
1989年,中国改革开放十一年,农村生活越来越好,一切都在向上向好发展。这一年的春天,我在全家人的期待下来到了这个世界。我的出生不像外婆,不会有人谋划着伤害我的身体,裹我的脚;我的出生也不像母亲,不会有人因为我的性别而忽视我。我出生在最好的时候,有宽敞的房屋,有满仓的粮食,有明亮的教室在等我长大入学。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一年,我20岁,在大学校园里尽情享受着我的青春时光。我看到了外婆从来不敢想象的世界,我学到了母亲无法理解的深奥知识,我见识了科技一日千里的进步,我了解了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每次假期回家,我都要把大学里的趣事讲给母亲听,母亲百听不厌,眼含热泪:“新社会好啊,共产党好啊!”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年,我30岁,任教于农村中学,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几年后有一句话在网络上感动无数人:“读书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要让家乡摆脱贫困。”当时的我不知道这句话,也不像张桂梅校长那样有着那么伟大明确的志向,但我的双脚踩在农村学校的讲台之上,双手托起众多农村孩子的大学梦想,因为母亲总在我耳边说:“农村孩子就是要读书,劝你们班的娃好好学习。”
(四)尾声
外婆、母亲和我,一家三代女性,生活在不同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命运。外婆一生命运多舛,生活在天寒地冻的旧社会,“风霜刀剑严相逼”。经过一冬的孕育,她生命的延续在初春发芽生长,她的后代纷纷为建设新中国添砖增瓦。作为外婆生命延续的母亲,有着不顺遂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好在“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送走料峭春寒,终于迎来了初春的暖阳,一点希望在暖阳下枝繁叶茂。出生在新时期的我,就像生活在暖春里的小树苗,蓬勃向上,生命力顽强,带着母亲的期待,在三尺讲台上,播撒着种子和希望,让祖国的花朵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