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长安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中国实际出发,阐明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其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作者,我认为文艺作品的视角要投向普通人的生活,亲临其境,感受他们的真实且有滋有味的生活本质,写出接地气的不愧时代的作品出来。把眼光投向人民,目的是洞察并体悟他们的心声和诉求,与他们交朋友,成为知己,这要有有患难与共的决心。关键是要把根植入人民心中,在民心中吸收丰富的营养。我深信只有如此,作家才会生长出一棵代表人民心声的文学艺术之树,这棵树才会枝叶繁茂,长青不败,果实累累。
文学艺术创作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我们的文学文艺作品接地气,更接近人民的真实生活。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做到。也就是说在文学艺术的生态园中,当哪一类人的需要与文学艺术的矛盾更尖锐、更需要释放时,文学艺术就应该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文学艺术日渐边缘化,正是因为其远离大众导致的。现在,文学艺术应该增强底层意识,向平民、弱者投注更多的关切目光。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才能受到民众的喜爱,得到更多人群的关注。因为,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反映的是他们,关怀的是他们,真真切切为他们代言。